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美妙迷人的音乐流淌在杜诗里-—读杜甫描写音乐的两首诗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19:06
载入中…
 

美妙迷人的音乐流淌在优美的杜诗里

——读杜甫描写音乐的两首诗

李学清

 

    一、谁家巧作断肠声,何人不起故园情?

吹  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吹笛》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元年(766)秋,寓居夔州时作。从“吹笛秋山风月清中”的“秋山”得知吹笛地点,同时说明在秋季。“风月清”进一步点明具体时间是在一个清风月明景色美好的晚上。在这夜景幽美宜人的夜晚,诗人听到了清脆悠扬的笛声。起句紧扣诗题,写景物兼点时地。“谁家巧作断肠声?”作:演奏,吹奏。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声:指乐曲,笛声。第          二句写诗人听笛声的精神状态,在认真注意地听,指出曲调的类型,曲调所表现的旨趣。吹奏的曲调是极度思念,极度悲痛。诗人给以很高的评价:“巧”。一个“巧”字写出了演奏技巧之高明,曲调美好。“谁家”表问询,笛声来自远处,不知是“谁家”。用设问句唤起读者特别注意,以突出诗人所要表现的内容。

第三句“风飘律吕相和切”,开始自答。写清风吹送来的笛声韵律和谐,诗人听了乐曲显出忧伤悲凄的样子。这从侧面反映了笛声的感染力,吸引力之大。这是从思想感情上与笛子吹奏的乐曲发生共鸣来回答“巧作断肠声”。这也是从现实听觉上来具体表现的,是写实。照应起句中的“风”。    第四句“月傍关山几处明?”前面几句写风送笛声,乐曲极为悲伤,诗人显出忧伤悲凄的样子,都渲染出了气氛,使人伤感,令人凄戚。这一句是写秋月傍着(靠近)关隘山岭,又有几处明亮?

————————————————————————————————————————

作者:李学清,重庆市奉节中学高级教师

换言之,秋月只能照亮诗人身边的关隘山岭,其他地方呈现出一片昏黑,一片凄楚袭人。见月思

人,可现在连诗人所有那些不在身边的亲友共看秋月的机会都没有。这句表现了诗人羁旅的孤单、冷清、寂寞,当然也会有对亲友的渴盼与呼唤,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如今自己生活在一片凄楚清冷中,即使秋月照着身边的关山也无心赏玩。诗人以客观的景物描写和含蓄的疑问,表现了比较隐蔽的心理状态,是被曲折地透露出来的。

第五句“胡骑中宵堪北走”,用《世说新语》中刘琨作并州刺史时,胡骑把并州重重包围,半夜奏胡笳,使贼闻之凄然长叹。将近天亮之时,又吹之,贼弃围全部逃走的典故,来状写笛声也会有这样感人至深的力量和巧妙。诗人以想象来描写笛声的巨大感染力,其核心内容是引发的“怀土之思”。诗人将眼前真实的听觉与想象中的听觉视觉交织在一起,艺术欣赏中这种通感现象,有人称之为“听声类形”。汉代马融早在《长笛赋》中就说过:“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像飞鸿”。这种“怀土之思”和诗中闻笛而生故园之情相似,与诗人绵绵不尽的思乡之情相吻合。第六句“武陵一曲想南征。”是借马援门生爰寄生善吹笛,马援作歌和之,名曰《武溪深行》,其词描写了武溪艰难险阻,毒淫(瘴气浸淫)多畏途,环境险恶的典故,来具体描写笛声之“巧”,是“断肠声”。诗人借此来暗示自己这个年老多病的他乡人所处的夔州自然环境,山川险恶,气候不适宜,瞿塘夔门天下至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回乡之路艰难险阻,多么危难,也暗示了诗人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十分险恶,前途的艰难险阻,人生道路上多畏途,其间深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悲慨。这也是笛声引发了诗人面对现实社会和人生而发的凄惋感伤,是与巧妙地吹奏的笛声——断肠之声,完全契合的。描写想象的《武陵深行》曲是虚写对笛声感受,实际上是为了表现诗人自己的内心感受。

最后两句:“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是在前面先设问逐层深入,引出中心,最后结尾一句用反诘句作结,对诗的内容加倍肯定,突出强调,有问无答,结得有力。两句写杨柳不是诗人身边眼前的实事,而是想象故乡的情景。前面写了诗人闻笛而生故园之情,诗人的这种感情是太强烈了,勾起的乡愁是太浓烈了,最后把这种浓烈的情感乡愁寄托到家乡的一草一木上,他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饱含深情。诗人想象家乡的杨柳如今在秋天凋零了,末尾用反问句写出杨柳怎能在萧条凄凉中立即全部都长出新叶来呢?诗人最后用想象再现了今日家乡的残破冷落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变幻无常的人事,抒写出了今昔盛衰、世乱时艰、国破家亡之感和伤感的心情。诗人听了使人断肠的笛声,怎能不乡愁满怀,寄愁于杨柳。全诗以景结,又借景言情,使全诗蒙上了一层浓郁凄凉情调。此诗“句句咏物,笔笔写意,用巧而不觉,斯为大家。”杨伦评得好!

二、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听杨氏歌 

杜甫

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

江城带素月,况乃清夜起。

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水。

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宫徵。

勿云听者疲,愚者心尽死。

古来杰出士,岂特一知己?

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

《听杨氏歌》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写于夔州。在一次宴会上,杨氏在宴会上演唱,歌声美妙动听,听众被感动得流泪,也激起诗人的共鸣。

“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诗的开头两句,紧扣诗题和中心内容,评价人物,描叙事件,正面展开,运用的是正起开头方式。诗人写杨氏是美女,她是著名的歌手,冠绝当代。高度评价和赞美了歌手杨氏。首先用了结论式的一句诗“佳人绝代歌”作为开头语。第二句紧接着描写杨氏表演唱歌,“独立发皓齿。”“独立”,乍看是写杨氏站姿,实际上是在暗示杨氏超凡拔俗,与众不同,是超群。“发皓齿”,诗人在这里采用了借代手法,如实地写杨氏张口唱歌。她的歌唱美妙动人,技艺超群。同时描写出了杨氏美丽动人的形象。“启皓齿”就把杨氏的“皓齿朱唇(红唇)”展现出来了。站在听众面前的杨氏是一个容貌秀美歌技高超,举世无双的歌手。这句诗紧承前一句,又引起下文。表面上是写杨氏独自站着唱歌(独唱),实际上是表现杨氏貌美艺高与众不同,是一个才貌双全,技艺高超的女歌手。诗人这种描叙方法,起到了以少胜多的作用。

第三句“满堂惨不乐”写杨氏歌声能打动人心,全场的听众,听得入耳入心,产生了共鸣,个个突然变得忧愁起来。满堂:借指全场的人。惨:忧愁。第四句“响下清虚里。”写杨氏的歌声从天空而降,歌声缥缈,真像仙乐。响:泛指声音。这里是指歌声。下:降下,降落。清虚:天空。响下清虚里:歌声从天空(空中)而降。这句是形容歌声响亮高昂,能穿透云层,直达高空,歌声缥缈,真像仙乐。大家知道,一般人用什么“响彻云际”、“响彻云霄”、“响遏行云”来形容声音响亮,穿透云层,直达天空,或者说声音响彻云霄,把天上移动的云也止住了。杜甫用“响下清虚里。”从相反的角度,推陈出新,写出了杨氏的歌声响亮高昂,能穿透云层,从天而降,歌声缥缈,像是仙乐,写出了杨氏歌声来自天上,神奇美妙,杨氏非凡,似仙女一般。

五、六句“江城带素月,况乃清夜起。”接着写在披戴着皎皎月光的夔州城的清静的夜晚,杨氏的歌声飞扬。在这良宵美景,晶莹圆润的明月,洁白的月光美,使披戴着满身月光的夔州城和佳人杨氏显得更美。皎皎明月具有光洁温和悠远婉柔美。诗人把美女杨氏安置在清辉迷人的月光中,衬托出佳人的无比地美,更给这个佳人绝代歌手增添了不少神秘诱人的色彩。良宵好景,这时万籁俱寂,只有杨氏的歌声飞扬。在这万籁无声的夜晚,清美的月光,不但使佳人相辉映,也使杨氏的歌声更具有高亢悠扬,时高时低,婉转和谐悦耳而又神秘诱人的美感,把仙女般的杨氏演唱出的仙乐安置在这样幽美的环境里,真是适得其所。五、六句巧妙地点明杨氏唱歌的时间、地点,设置了人物活动的场所,对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这两句是紧承“响下清虚里”,使它更具体形象化了。

“音乐不在乐器里,乃在人的心里。”(美国考门夫人《荒漠甘泉》)第七、八句“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水。”诗人写自己听了歌为暮年而悲,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听了泪涌如水,听众个个被感动,都极度悲伤。随着歌唱,杨氏的歌声越来越使人动情,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两句照应了“满堂惨不乐”,使诗意更具体化,形象化,内容更深刻。第九、十句“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宫徵。”第九句写杨氏的歌声比美酒还还要甜美醉人,使人醉心,听众沉醉于歌声中而不举玉杯停饮美酒了,描写了听众聆听时的精神状态。第十句进一步写出杨氏歌声的美妙动人,令人沉迷,惊人的的魅力,神奇力量,使那箫管吹奏出来的乐曲,也显得迷乱了。这是说演奏者也醉心于杨氏的歌声,连吹奏的乐曲就迷乱失调了。杨氏出神入化,出类超群的技艺,生动具体地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这里描写杨氏妙绝当世的高超技艺,呼应了诗的头四句,特别是开头两句。诗人在极力渲染铺陈杨氏演唱的基础上,用“勿云听者疲,愚智心尽死。”两句来加以概括。“勿云听者疲”,是说全场听众都不厌倦。“勿”没有人,作代词用,用得出奇。“尽死”,意为“任其死死抱着不放。”“死”,“死抱着不放。”用得出新。“愚智心尽死。”写出了杨氏的歌声令所有的听众,销魂夺魄,诗人对杨氏极度倾倒,仰慕不已。第十四句“岂特一知己?”是申述式反问句,申述了自古以来杰出之士不止一个知己的看法,语气强烈,加强语言力量。结尾两句“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用古时善歌者秦青与杨氏比较,以此来突出杨氏这位歌手使天下人敬佩,天下人恭敬地听她嘹亮优美的歌声。结语照应了诗的开头两句:“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30.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没有相关杜甫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