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公孙述,一个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3-4-2 16:49:23
载入中…
 

公孙述,一个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500年战胜1476

 

    公孙述,东汉扶风茂陵人,字子阳,王莽时期,为导江卒正,即蜀郡太守(王莽“改天下郡守为卒正,又改蜀郡为导江”《华阳国志》)。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据益州与刘秀同年自立为帝,称白帝,国号成家,建元龙兴。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被刘秀所灭。在公孙述称帝期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公孙述,特地在白帝城兴建“白帝庙”,塑像供祀,即白帝。

明正德七年(1512年)四川巡抚林俊毁公孙述像,祀江神、土神和马援像,改称三功祠。他在《白帝城三功祠记》中以封建统治者的正统观念谈道:“述可祀,他日鄢、蓝(按:鄢、蓝,指活动于川、鄂一带的反明农民武装的首领鄢本恕、蓝廷瑞)亦可祀,乱贼之臣亦何惮而自沮耶?……既命毁其像,易其额,为正所宜祀者土神、江神,而伏波亦与焉。……呜呼,君臣,天地之大经也,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无赦者,况予明膺讨贼之权者乎?”

从此,“乱臣贼子”,就成为历代统治者对公孙述的定论。

其实,在林俊以前,大多文人墨客,包括地方官吏,一直对公孙述持肯定和歌颂态度。

我们来看看唐以来游览白帝城的诗人和地方官员的诗文。

唐代诗人杜甫,大历元年(712)暮春来到夔州,写下了《上白帝城》和《上白帝城二首》等诗。他在《上白帝城》中写道:“城峻随天壁,楼高望女墙。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诗中,诗人把公孙述和疏通三峡造福人类的夏后(大禹)、风流儒雅关心民瘼的楚襄王并列,称赞公孙述敢于跃马称雄,面对东汉征讨,不屈不挠,至死抗争。

---------------------------------------

作者简介:龙占明,重庆市奉节永安中学高级教师。

 

在《上白帝城二首》中,诗人同样表达了他对公孙述的敬仰之情:“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 “白帝空祠庙,孤云自往来。江山城婉转,栋宇客徘徊。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后人将酒肉,虚殿日尘埃。”他参观白帝城,参拜公孙述塑像,回忆公孙述当年的勇敢和谋略,认为公孙述英雄事业犹在,只是自己已经衰老了,不能干一番如公孙述般的雄图大业了。言中不胜惋惜。

宋代诗人苏东坡,嘉佑四年(1059),与父苏洵、弟苏辙经夔州出川,游览了白帝庙。他在《白帝庙》诗中写道:“一方称警跸,万乘拥旌旗。远略初吞汉,雄心岂在夔。……犹余帝王号,皎皎在夔门。”警跸,天子出入时的警戒,这里指代君王,即公孙述。诗中,苏翁想见当年公孙述称帝时的情景“万乘拥旌旗”,是何等威武雄壮,何等气势非凡!公孙述的雄心是吞并汉朝,而不仅仅是一个夔州,一个白帝城。千多年过去了,公孙述称帝的事迹如皎皎明月,高悬夔门,照耀世世代代。

陆游,乾道三年(1167)通判夔州。他在《白帝庙》诗中说:“参差曾岭上,邦人祀公孙。力战死社稷,宜享庙貌尊。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我欲伐巨石,作碑累千言。上陈跃马壮,下斥乘骡昏。虽惭豪伟词,尚慰雄杰魂。君王昔玉食,何至歆鸡豚。愿言采芳兰,舞歌荐清尊。”诗人先陈述夔州人民在位于层岭上的白帝庙祭祀公孙述的景象,然后赞扬公孙述为社稷力战而死的壮烈,认为他理所应当的受到人们的祭祀。大丈夫贵在不屈不挠,至于成败与否那是其次的。真想竖一块巨石,在碑上写上洋洋千余言的文字,颂扬公孙述跃马称帝的伟业,斥责那些不能“跃马”只能“乘骡”的碌碌小人。虽然祭文中没有豪言伟词,但也可聊为安慰一下公孙的在天之灵。君王在时,金馔玉食,现在祭祀你时也不应是一般的鸡禽猪肉,我要采上一束芳香的兰草,载歌载舞献在你的灵前。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诗人对公孙述的崇拜之情。

宋代何逢源,曾为中书舍人,以论事忤秦桧,出判处州,迁知夔州。他在《祭白帝庙文》中满怀激情写道:“白帝子阳,氏维公孙,生于扶风。耻臣新莽,击灭宗城,遂据益州,帝其民人。四七之际,赤伏再兴,十二为期,殄我金行。背城以死,允也国君,异安乐公,丧邦保身。捍关之巅,岿然古城,庙食其中,威灵俱存。旄头法驾,御如群臣,环佩结裾,绘画错陈。遐想盛时,文物声明,蚕丛鱼凫,岂帝之伦?我怀英风,酬以诗文,休哉白帝,千古益尊。”诗中,他把公孙述和安乐公刘禅相比,称赞他“背城以死”的气节,不象刘禅那样“丧邦保身”安享荣华;也高出同为益州之君的蚕丛鱼凫,认为蚕丛鱼凫不配作帝王,只有公孙述随着时代的推移,会越来越尊贵。

为公孙述作全面辨护的是宋代张珖。他在《白帝庙记》中认为:“近年有蒙帝以僭叛之名者,过车不式,祠礼不讲,邦人奔走,禘尝事既逾千载矣,闻而丑之。珖特为敬书,表正其事。……要其始终,公孙帝初不得罪于汉,而尽有益州之地,子养一方者十又三年,于蜀不得为无功;临阵陨命,与其国俱为存亡,以誓死不降一念,能血食千秋,视古神明,无所少让,然则其志可谓贤矣。光武尝赐公孙皇帝书,且曰:‘君非吾乱臣贼子。’则蒙帝以僭乱之名者,其失于考核甚矣。珖敬以汉隶法大书其榜曰:‘公孙皇帝之祠’。且敬叙其本末如右方,刻之庙中,以一洗其诬。帝英爽如在,尚其临鉴此言。”在这篇短文中,作者义正辞严,直斥“僭叛”之非。认为公孙述有功于社稷,有功于国民。他和刘秀同时称帝,对汉而言,无罪;称帝之后,十三年来,养育了蜀州人民,对蜀有功;战败时,与国俱存亡,誓死不投降。这些事迹,足以能让他千秋万代享受祭祀。他的这种精神,即使是和古代神明相比,也毫无愧色。况且,汉光武皇帝刘秀钦赐公孙皇帝书:“你不是我汉代的乱臣贼子”。因而,他要用汉隶大书“公孙皇帝之祠”作为庙名,将事实真相刻在庙中,一洗时人对公孙的不实之词。如果公孙英灵犹在,希望他能听到我的声音。这真是一篇声讨“僭叛”说的檄文,有理有据,言之凿凿。

除了以上所举人物,宋代张愈《谒白帝庙》“公孙奋神剑,定蜀图安危”、冉居常《白帝庙》“西南割据几何年,长托威灵滟滪前。霸气不随天数尽,神祠犹压地形偏”,清代王士正《白帝城》“跃马雄图余垒迹,卧龙遗庙枕潮声”,都对公孙持肯定态度。

    当然,对公孙持否定态度的非自林俊始。

宋代陈谦《白帝城》即有“跃马建旌何草草,缩蛙缘井共区区”之句,认为公孙述称帝何其草率,是他见识短浅的缘故。

宋代杨安诚《白帝庙诗并序》其序云:“白帝庙神,旧传以为公孙氏,以余考之,非也。公孙氏享国日浅,辙迹未尝至夔,独遣田戎、任满戍江关。”“但有庙偶联白帝城,遂从而讹焉。”并在诗中斥夔人之妄、杜甫之非:“子阳祚国十年近,此地为省东其辕。联江列炬铁锁断,戎满奔北无留屯。江关回首尽汉帜,遗黎何知有公孙。血食汉代定不尔,但有故垒山之樊。子美误信齐东语,感慨勇略招英魂。山川之灵载望秩,僭伪讵可同时论。”

但这种否定态度未成主流,更未能“毁其像,易其额”,只有到明代的林俊后,便一锤定音了。

林俊毁像后的明嘉靖二十年(1533年)白帝庙又改祀刘备、诸葛亮像,名义正祠,以后又添供关羽、张飞像,于是形成现在白帝庙内无白帝的格局。

公孙公元25年称帝,36年被刘秀消灭,在位12年。公孙死后,夔州人民建庙祭祀,至林俊1512年“毁其像,易其额”,其间1476年。林俊毁像至现在恰好500年。一代杰出人物的千秋功罪,谁人评说?论官职,杜甫曾任朝廷左拾遗,以拾遗补缺为己任,日见天颜;苏东坡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任杭州刺史期间,政绩卓著;何逢源以正直出名,因得罪了奸臣秦桧而先贬处州通判,既迁夔州知府,“以慈爱为心,治不扰民,有古循吏风”(道光《夔州府志》);陆游官职不及上述诸人,但也是个夔州通判。林俊一任巡府,封疆大员。论文才,杜甫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苏轼、陆游为一代文豪。林俊的文才根本无法和上述三人相比。看来,在权势面前,杰出人才杜甫、苏轼、陆游、何源也只能黯然失色,显出尴尬,让公孙述“乱臣贼子”成为定论,让享受了1476年祭祀的公孙述塑像消失了500年。

——500年战胜了1476年!

也许有人认为,肯定公孙述就是肯定分裂。那么试问:杜甫、苏轼、陆游、何源、张珖等是分裂说的拥护者?

500年一个轮回。是否该考虑还历史本来面目,让白帝城名副其实的时候了?白帝,是历史的存在,不会因为没有公孙述的塑像而消失。白帝城,永远的白帝城!

 

                                   &n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304/19019.html ]
诗圣杜甫网
卧龙山与卧龙冈(二)
卧龙山与卧龙冈
王十朋夔州诗中的古地名信息
鲍超画像诗和遗照
夔州诗人傅作楫生平与创作考
公孙述,一个颇受争议的历史
黄稚荃等论杜三则
“撇漩捎濆无险阻”别解
论杜诗伪王注中的误注
论杜诗伪王注中的误注(二)
相关诗词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