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摇落”小秋天——读杜甫的写秋诗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18:20
载入中…
 

“摇落”小秋天

——读杜甫的写秋诗

李杰玲

 

在杜甫的写秋诗中,杜甫对“摇落”一语的偏爱十分明显。笔者据清人仇兆鳌的《杜诗详注》统计,在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多首诗歌里,有四十一首是有“秋”为题的写于秋天,或关于秋天的诗,这还不包括不以“秋”为题的许多写秋诗。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摇落”一语状秋的。

悲秋、写秋、咏秋是古今诗歌创作中不变的主题之一,古往今来,写秋之诗可谓多矣,而如此集中地以“摇落”来状写秋天和心境的,恐怕只有杜甫了。

读杜甫的秋诗,你无法不对“摇落”印象深刻,你也无法不为杜甫笔下“小摇落”、“正摇落”和“今摇落”……的秋天所深深触动。以“摇落”形容秋的,始自《楚辞》,屈原的《湘夫人》里已有秋天“摇落”的痕迹:“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而宋玉在《九辩》里更是直接以“摇落”来状写秋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到了杜甫,“摇落”更是频频出现,千变万化,摇曳多姿。李白也有用“摇落”状秋的,见清人王琦注的《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二《郢门秋怀》:“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但此类在李白集中数量不多,且没有杜甫诗中那么集中,那么艺术化。

“摇落”一词在杜甫写秋诗中频繁地出现,如仇注卷十七《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仇氏引赵大纲曰:“笛曲有《折杨柳》,故翻其意而结之。谓故园杨柳,至秋摇落。今何得复生而可折乎?”又如卷十七《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摇落深知宋玉悲。”此类例子还有卷十四《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泾舟》:“高城秋自落,杂树晚项迷。”又:卷十五《谒先主庙》:“如何对摇落,况乃久风尘。”仇注云:“摇落乃秋后,当是大历元年秋作。”等等。

如此频繁地以“摇落”写秋天,以至于杜甫一写到“摇落”,就说到了秋天;一说到秋天,往往涉笔“摇落”。“摇落”是杜甫眼中的秋天最鲜明最动人的一个特征。因此,当读者一看到杜诗中“摇落”时,即使诗中没有写明季节,读者也很容易就联想到秋天。如仇注卷十七《西阁二首》中的“巫山小摇落,碧色见松林。”仇氏就引《杜臆》云:“小摇落,秋日尽也。公(指杜甫)有《九月三十日》诗可证。”杜甫有的写秋诗干脆就直接以“摇落”为题,如仇注卷十九《摇落》一诗,即写秋天。首句便落笔不凡:“摇落巫山暮,寒江东北流。”

从以上所引例子可以看出,“摇落”在杜甫的写秋诗中是灵活多变的,这种灵活多变首先表现在词性上。通常情况下,“摇落”是一个动词,细分起来,“摇落”为动补结构,“摇”为动作,“落”为修饰动作所形成的状态。一般将“摇落”整体视为一个动词。但在杜甫的写秋诗里,它不仅仅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形容词。汉语的灵活性和生命力在诗歌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在卷二十《大历二年九月三十日》的句子“年年小摇落,不与故园同”之中,“摇落”即为名词,故可以“小”修饰,戴一个“小”的“帽子”,“摇落”就显得更加别致。杜甫写这首诗时还寄居在夔州,此属南方地区,南方秋天落叶不多,故有“小摇落”。又《朝二首》(其一)中的诗句:“病身终不动,摇落任江潭”,“病身”对“摇落”,此“摇落”为名词。诗句颇有萧瑟凄凉意。其次,“摇落”在杜甫笔下,有多种形态,别开生面。如上文所提到的“小摇落”、“正摇落”等等。在杜甫的写秋诗里,我们已经很难划定“摇落”一词的词性,在此它实现了最大的丰富性。它仿佛是一个名词、一个动词,又或者一个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李杰玲(女),广西大学研究生

 

词。诗歌语言打破了日常语言的语法约束,它是自由的,它是丰富的,同时它又是直观可感的,所以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杜甫以细腻的笔触和敏感的心将秋天的“摇落”和“摇落”的秋天呈现在读者眼前,他抓住了秋天典型的场景——纷纷飘落的叶子等等,并以“摇落”一词再现这个场景。这样的多次重复后,读者一读他的写秋诗,脑子里便会浮现出落叶纷纷的样子(注意:摇落的并不一定总是叶子)。秋天就是这样的,它所有无言的情怀都在这“摇落”中暗示了出来。然而,“摇落”的仅仅是秋天吗?

当然不是。“摇落”的,还有诗人杜甫的心和情。

杜甫的大半生都在飘泊乱离之中,在长安十年求职期间,才三十多岁的他便已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家人的分离,此后他便没有再停止过漂泊,他也是在飘泊中去世的。如此的一个诗人,面对秋天,面对“摇落”纷纷的景象,他的内心又怎能不被深深触动,并发出长久的共鸣呢?诗人的人生,不也处于“摇落”之中吗?他的人生暗合着秋天的“摇落”,他的内心呼应着外在的秋的“摇落”。一个诗人内心的情怀和感触总要寻找一种外在的具象的寄托和对应,这种“寻找”是诗人创作的心理动机之一,这种“寻找”不是刻意的,短时期的,而是潜在的,贯穿诗人的一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外界有某事物触动了诗人内心某根弦,他便自然地以诗的形式记录下这个遇合的瞬间。杜甫内心有着许多来自个人和国家的悲伤和愁绪,内心若没有积蓄丰富的情感和感动,就会对身边的景物视若无睹。所以,杜甫才能敏感地抓住秋之“摇落”这一特征并一次次重现这种特征。他重现的,不仅是秋之“摇落”,也是他人生、他内心的“摇落”。但是,“摇落”并不代表悲观,它只表现一种状态,这状态沉郁而悲壮;它还表现诗与思遇合的那一个刻骨铭心的瞬间。诗的创作没有什么秘密,杜甫的写秋诗告诉了我们,秘密就在心里,就在生命中。

 

 

 

                                                                               责任编辑:龙占明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01.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没有相关杜甫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