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杜甫长江三峡诗探源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18:21
载入中…
 

杜甫长江三峡诗探源

程纪仁

 

杜甫长江三峡诗源于何时何地?我们认为,这与杜甫《去蜀》一诗有关。

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诗人杜甫携带家小,离开成都草堂,沿岷江南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县)、戎州(今四川宜宾市)进入长江。然后沿长江东流出峡。从离开成都沿岷江南下到长江,在这一时间段和流域段内,诗人写的诗应该算作杜甫长江三峡诗的序曲。而《去蜀》则是杜甫长江三峡诗序曲的源头。

 

去蜀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这首诗的意思是:杜甫流寓西蜀,客居成都,前后有近五年时间。在蜀期间,又有一年多时间流寓梓州。奈何关山险阻,转向潇湘之游?人生万事已到了白发变成黄发,残下的人生只好随着江上的沙鸥飘荡。国家的安危大事,自有朝廷大臣在处理,不必由我为担忧国事而泪水长流!

 

杜甫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入蜀,至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去蜀”,历时约五年半,其中流寓成都前后两次将近四年,偶尔曾出游新津、青城等地;有一年零八个月曾流寓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其间先后到过绵州(今四川绵阳)、射洪、通泉、涪州、盐亭、汉州(今四川广汉)、阆州(今四川阆中等地)。诗中“五载”、“一年”,均取整数。

 

去蜀原因

杜甫为什么要离开成都呢?

我们认为大概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老病难熬。

杜甫晚年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长安十年(35岁——44岁)是他身衰渐呈时期。在他乱离忧患时期(45岁——48岁)是他健康遭到摧残,身衰加剧的时期。在他抵达成都后,相对来说,生活较为安定,是他稍安养病时期(49岁——53岁)。不过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久长。他的病情不减反增,“巴蜀来多病”(《一室》),有糖尿病肺病,虐疾病,疮痍

-----------------------------------------

作者:程纪仁,三峡学院副教授。

病,等等。他自己叹息是:“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百忧集行》)在《去蜀》诗中他写到:“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这是他的自画像,他已经老了,头发已经由白头发转变成黄头发,对于国事家事,他已无可奈何,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这老病难熬的日子,无法过下去。怎么办呢?只好“去蜀”,象离群的一只沙鸥,取一叶孤舟,瓢泊出川,转作潇湘瓢游。

其二,生活难系。

安史之乱中,安史之乱后,杜甫一直过着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逃难生活。流寓成都,他依靠亲戚朋友的支持、资助,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初到成都时,他寄居在西门外一个古寺庙里,靠故人救济过活。接着,他就在故人资助下营造草堂。这故人是谁呢?有人说可能是当时的成督尹、剑南川西节度使裴冕。杜甫称他为“厚禄故人”。裴冕还朝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断绝了。杜甫的生活又进入到“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的境地。为了营造草堂,他还向在成都的亲戚和友人求助。其中有表弟王石五司马送钱,还向萧实觅桃树秧,向韦续觅绵竹。在亲友资助下,他的草堂建成了。这有他的《堂成》、《客至》、《有客》等诗为证。杜甫到成都后,还结交了一些新朋友。比如徐九少尹和魏侍御。他对这些故人和新友,是有邀必赴,有赠必受。不过这样的依求生活不能长久地维系下去。他在成都最大的两个靠山高适和严武,在杜甫生活最困难的时侯,都离他早去。高适是杜甫在诗坛上的好友,在生活上的依靠。杜甫和高适早年在汶上相识,其后在宋中相聚,晚年又相逢于蜀中,交往甚密。他们之间互有诗歌唱和。杜甫居蜀,颇为落魄。《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中有“何时救急难”的呼吁,《奉简高三十五使君》中有“交情老更亲”之说,《追酬故离蜀人日见寄》诗序中称高适为“忘形故人”。据《钱注杜诗》年谱记载:唐永泰元年(公元785年)正月散骑常侍高适卒。高适去世了,给杜甫带来了无限的悲痛和哀伤。这就触动了他去蜀之心。杜甫与严武是世交。杜甫比严武长十四岁,与其父严挺之相友善,所以新旧《唐书》都说“武以世旧,待甫甚厚”。杜甫与严武还是政坛上的好友。在安史乱中,严武在肃宗朝中任给事中,与任左拾遗的杜甫同朝为官。房琯因谗被贬,他们二人都因与房琯关系较深同时被贬。杜甫贬官后,仕途一直失意。而严武却很快恢复了宦海航程,由巴州刺史升为东川节度使,又入朝为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现在又以御使大夫出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成都,与老朋友严武相逢。严武曾四次劝杜甫出来做官。第一次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底,杜甫无心仕进;第二次是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杜甫仍谢绝了;第三次是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严武荐杜甫为京兆功曹参军,杜甫竟不赴任;第四次是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六月,经严武“累奏”这次推荐他为节度使署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盛情难却,他就只好出来做官。在生活上严武给了杜甫很大的关怀和帮助。严武曾多次出访草堂,有时还自携酒食到草堂,竹里行厨,花间立马,与杜甫欢聚。在文学上,他们还是诗友。严武是文武全才,所作诗英气勃勃。杜甫入蜀前就曾赞美严诗说:“新诗句句好,应任老夫传。”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了,杜甫的一个惟一尚可“仰仗”的挚友离开了人世,这使他的生活完全失掉依靠。于是,唐永泰元年(公元年)五月,在“武卒”“无所依”的情况下,杜甫便携带家小离开成都草堂,乘舟沿岷江南下,。。。。。。然后沿长江东下出川。

其三,时乱难留。

杜甫是避乱逃难到蜀地。本来蜀地不象北方中原那样战乱连年。但是蜀地也不是太平无事。在蜀地,既有吐蕃统治者的连年骚扰,又有地方军阀的相继叛乱据《通鉴纪事本末。吐蕃入寇》载:“吐蕃陷松、维、保三州,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于是剑南西川诸州,亦入于土蕃矣。”杜甫写了《警急》、《王命》、《征夫》、《西山三首》纪其事。在这些诗中,诗人斥责吐蕃统治者背信弃义,揭露了吐蕃统治者的种种罪行,渴望尽快战胜吐蕃。地方军阀的叛乱更是此起彼伏,纷乱不已。比如:徐知道原是少尹兼侍御史。严武刚刚离开成都,他就自称成都尹派兵北断剑阁,阻止朝廷派兵入川平叛。后被部将李忠厚所杀。李忠厚在成都烧杀掳掠。杜甫在《草堂》一诗中有详尽叙述。又比如:梓州刺使兼东川节度副使段子璋叛乱,攻陷遂州,虢王李巨被杀。绵州马将军率兵平叛,为段子璋所败,战死于遂州。段子璋攻陷绵州后,绵州的东川节度使李奂弃城逃成都。段子璋自称梁王。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崔光远率西川牙将花惊定和蜀州刺使高适攻克绵州,斩段子璋。花惊定平叛胜利,回到成都,不可一世,俨然以土皇帝自居。杜甫在《去秋行》、《戏作花卿歌》等诗中有所揭露。这伙以杀戮为乐的地方军阀,他们骄奢淫逸,无恶不作。诗人杜甫,不能在成都生活下去,只好跟着一些从成都出逃的人,再次去过流亡者的生活:“凉风动万里,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悲秋》)。在时乱不能留的环境下,杜甫做出了“去蜀”“投三峡”的决定。

 

去蜀时间

杜甫“去蜀”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呢?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02.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长江三峡名实说
杜甫与白帝城
刘孟伉论杜甫无海棠诗的缘由
也谈杜甫诗中的赤甲山、白盐
也谈杜甫诗中的赤甲山、白盐
期待――杜甫晚年寓居夔州的
杜甫对“和谐社会”的理想期
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篇篇寓意 含蓄无限  --析杜甫
前有古人  来者当可追  --读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