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广政元年(968)。
明正德七年(1512),四川巡抚林俊以公孙述为乱臣贼子而毁公孙述像,改祀马援(即伏波将军)、江神、土神,名“三功祠”。嘉靖十一年(1532),四川巡抚朱廷立改“三功祠”为“义正祠”。祀刘备、诸葛亮,配享关羽、张飞。据张俭《义正祀碑记》记载,当时百姓自发在明良殿后建白帝寺,纪念公孙述对蜀地百姓的功劳,这二庙并存的状况一直保持到清朝初年。三十六年(1557),四川巡抚段锦取“明君良臣,千古垂范”之意,改名为“明良殿”,康熙十年(1671)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咸丰二年(1852)夔州知府恩成、同治十年(1871)奉节知县吕辉等先后重修,形成如今的格局。清代白帝寺李僧人通过募化,将明良殿予以扩建并将白帝寺合并其中,1958年由书法篆刻家刘孟伉手书汉隶“白帝庙”门额,于是在外寺名为白帝,而内部却由三国人物配享,所以有“白帝庙无白帝”的说法,这是白帝庙的一大特点。白帝庙内所供祀的,不是神仙鬼怪的偶像,而是世人所熟知、崇敬的历史人物。白帝庙不是香火礼佛之地,而是供人们瞻仰的殿堂,这是白帝庙的又一大特点。
白帝城和永安宫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永安宫是在白帝城还是在瀼西(即梅溪河之西),从来说法不一,颇有争论,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有必要明确以下几点。
1、 两汉至三国奉节县的沿革
据光绪《奉节县志》载:“汉为鱼复治,设都尉,汉末徙治白帝,为巴东郡治,蜀汉改为永安县,西晋仍为鱼复县。《沿革表》(部分)如下:
两汉
鱼复县
属巴郡,江关都尉治;后汉末徙治白帝,为巴东郡治。
三国汉
永安县
郡治,章武初更名
晋
鱼复县
郡治,太康初复名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后汉末徙治白帝”到“章武初更名”,郡县治所都在白帝城,而不是梅溪河西岸的“瀼西”。刘备败退白帝,白帝托孤的永安宫当然不在梅溪河西岸的“瀼西”,而在白帝城。
2、时间急促,形势紧张,刘备不会从容不迫地离开易守难攻的白帝城,而到无险可守的“瀼西”经营永安宫。
刘备在章武二年秋七月(222)出兵伐吴,冬天败退白帝城,改鱼复为永安。三年(223)春,诸葛亮自成都到永安,夏四月托孤于诸葛亮,病死在永安宫。仅仅四五个月的时间,刘备又急又病,哪有时间去瀼西张罗永安宫!更何况兵败退守,当然要选择既是郡县治所、又是重关险隘的白帝城,绝不会退往无险可守的“瀼西”,这是最普通的常识。所谓“永安宫”,就是永安县里帝王驾幸所在,并非早已造就的豪华宫殿。
3、“瀼西”一词,引发种种误会。
许多学者对奉节的东瀼水、西瀼水两条河不甚了解,《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没有到过奉节,所以他在《江水》一节里写道:
江水又东经南乡峡、东经永安宫南,刘备终于此,诸葛亮受遗处也。其间平
地,可二十里许……
这段文字明明是写西瀼水之西的瀼西,却偏不提西瀼水,“可二十许里”的平地也不符合实际,用这样的文字来证明永安宫在西瀼水之西很难使人信服。
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写道:
冬十月……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时城在瀼西,
名永安县。
这段文字里的“瀼西”当指东瀼水之西,即白帝城。但就是这个“瀼西”被人理解为西瀼水之西,从而证明永安宫在西瀼水之西,这就麻烦了。前面是“住白帝”,后面是“在瀼西”,自相矛盾。如前《沿革表》所述,当时的郡县治所都在白帝城,所以说陈寿在这段文字里的“瀼西”只能是东瀼水之西,从而证明永安宫在白帝城,绝不会在西瀼水之西的地方。
历来许多学者由于不了解奉节的地理情况,分不清瀼东、瀼西,只有杜甫寓居夔州近两年,他的诗里,瀼东、瀼西没有含糊,“瀼东瀼西一万家”的“瀼西”是方位名词,指东瀼水之西;“阻雨不得归瀼西”的“瀼西”是地名,指西瀼水之西的地方。历来许多人都用“瀼西”指代东瀼水之西,例如明万历元年(1573)关庙沱重建杜公祠,四川按察使陈文烛撰《重修瀼西草堂记》,光绪三十四年(1908)安徽巡抚冯煦为东屯重建杜公祠撰写《重建杜工部瀼西草堂记》,其中的“瀼西”都是指的东瀼水之西,以上所引陈寿那段话里的“瀼西”,当然也不例外。
白帝城风景区
从前所谓“白帝城风景区”是指古夔州城,包括白帝山、下关城、子阳城。三峡库区蓄水以后,“白帝城风景区”的范围扩大,它还包括宝塔坪、莲花池、长龙山等。
白帝庙内的文物是奉节的精华所在,主要有明良殿、古碑林、竹枝词碑园和托孤堂,是中外客人必游之处。三峡库区蓄水,白帝山成为孤岛。乃于山北连结对岸建成一座仿古长廊---风雨廊桥。游人漫步桥上,极目四望,风光无限。廊柱上数十幅溶书法、诗歌、篆刻于一炉的楹联,可供欣赏。左岸桥头新建的观音阁,金碧辉煌,与巍峨屹立于山巅的白帝庙遥相呼应,在雄伟的夔门衬托之下,更显得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白帝山下瀼水东岸有古象馆、赤甲楼和座落瞿唐峡峰顶的瞿唐关遗址博物馆,许多古生物化石、木石根雕、书法、碑匾篆刻,可供游览。
老县城移民搬迁,依斗门、开济门及府城墙整体迁建于白帝城风景区宝塔坪。其地有耀奎塔,地处长江北岸山麓。塔身坐北朝南,为七级楼阁式六角攒尖顶砖塔,顶端饰铜制宝球。通高28米,每层一门,错向而开。底层门额阴刻“直上青云”四字,门联曰:“万丈文光环六邑,三条瑞气溢三巴。”塔内陈列魁星射斗塑像,有螺旋木梯直通顶层。耀奎塔历经两百年沧桑,仍巍然屹立,现经全面维修,焕然一新,是白帝城风景区一处标志性古建筑。
2009年,围绕耀奎塔建造夔州古城。城内陆续修建白帝城博物馆、永安宫、鲍公馆和依斗门、开济门城楼。如今依斗门、开济门两座城楼现已竣工,其楼崇墉竣壁,敌楼翼起,女墙围护,坚固壁立,崇楼巍峙,金碧辉煌,门前江边新建旅游码头,中外游客下船后乘电梯即可步入依斗门游览。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置身其中,矫首游观,直可领略当年夔州古城风貌。在白帝庙对岸山上已经启动重建白帝古城的浩大工程:一座依山而建,重楼叠嶂,雉堞周匝,雄伟壮观的古白帝城即将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责任编辑:刘厚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2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