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老杜小杜赋重阳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17:35
载入中…
 
首联即高唱而入,以飒爽的秋色、快乐的人事活动,为全诗定下情感的基调。“江涵秋影”是写下景,“雁初飞”是写上景。下景澄明,上景朗阔,高秋大气,晴空万里,令人呼吸畅快,心旷神怡,作者用生花之笔,对重阳节的物候特征作出典型的概括。在这样的爽丽背景下,作者展示出他那一小群人的活动——登高,则其心情之怡悦自不待言。而且,作者将其登高写成“上翠微”,“翠微”一词乃是形容山的青翠之色,这里代称青翠的高山,有了这样靓丽的形容,则心情之喜悦自在其中流露出来。再者,“携壶”这个细节描写,也在展示着美好的心情,“壶”显然是指酒壶,背着酒壶登山,其状风流,其情超迈。比较一下看,老杜是“独酌”,小杜是“与客”共饮;老杜是仅饮“杯中酒”,小杜则是畅饮“壶中酒”,境况是绝然不同的。诗家抒发情感的不同,正是依赖这些细节来实现的。总之,首联点题,扣合重阳节的登高、饮酒两个习俗,在景物的陪衬、细节行为的描写中,把佳节之喜悦作出含蓄的表达。

颔联扣合重阳节的另一习俗——赏菊,承接首联之意,把节日之喜悦作出更为浓烈的表达。“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这两句的意思一反一正,作者的目的是以反托正。前句借用典故,写出人生的苦难之多。《庄子·杂篇·盗跖》说:“人生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杜牧把这段话的意思凝缩为七个字,作为后句的反托,意思是说:正因为人生苦难多多,所以当此佳节更须纵情欢乐才是。作者在表达节日的欢乐心情时,取用“菊花插满头”的诗意形象,既扣合重阳节的赏菊风俗,又饶多风趣感,富于个性化,成为杜牧诙谐、豪爽性格的艺术表征。这真是诗的形象,诗的意趣,与那些直呼欢乐的泛泛之词,绝无共同之处。另外,这两句也是“流水对”,而且也是因果关系的“流水对”,出现的位置也与杜诗相同,但情感内容完全不同,杜甫是弃绝赏菊,杜牧是热烈赏菊;杜甫是发泄愤懑,杜牧是倾吐怡情。一个大叫“菊花从此不须开”,一个高呼“菊花须插满头归”,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小杜读过老杜的诗篇,在有意做反面文章。不过,在借用重阳节习俗来抒发情感这一点上,二人之作实有同工异曲之妙。

颈联写登上山顶之后的活动:一是承接“携壶”细节进而写到醉饮,继续写节日之乐;一是登高眺望,以放达之胸怀面对生命的衰老。“但”,这里作“只须”讲,“但将酩酊酬佳节”,意思是说只须用酩酊大醉来答谢这美好的节日。这里,作者把重阳节人格化了,把它看成是可以酬谢的对象,用笔轻松、风趣,也颇能见出作者的个性。后一句“不用登临叹落晖”,出语旷达,胸臆超卓,已将生命的衰老和终结视为平淡。“落晖”这个词语,在古人的作品中已经成为一个意象,它象征着人的晚年、生命的即将终结。例如,黄巢在起义失败后,作《自题像》诗云:“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杆看落晖。”“看落晖”就是在感叹英雄末路、生命的即将终结。杜牧这一联里,前者用肯定句,后者用否定句,肯定的是尽情欢乐,否定的是消极悲叹,如此布局,将作者的立场、态度表达得异常鲜明、坚定。

尾联将颈联的意思做进一步的扩展,说自古以来,人皆有一死,这是客观规律,是不可逾越的,任你哭天抹泪,也无济于事,还是明智一点,在有生之年,得乐且乐为佳。结句“牛山何必泪沾衣”,是使用《列子》中的典故。《列子·力命》说:“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何滴滴去此国而死乎?’”牛山在齐国都城的北面,齐景公登上牛山眺望,看到都城的壮美景观,产生恋生怕死的念头,虽说有此念头,他还是作古了。杜牧对他的行为不屑一顾,以反诘的口气加以质问,不仅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念,而且以这种句式结束全篇,尤其显得摇曳多姿,韵味悠长。

老杜、小杜同赋重阳,却写出各具风姿的诗篇。二者题材相同,诗体相同,而情感内容却完全不同:老杜悲慨,具有儒家心怀天下之思;小杜高爽,颇多道家个体关怀之念。从艺术上看,杜诗意象密集,针线细密,字字蕴涵,语言容量极大,须字字体味,步步停留,方能解悟诗意;而杜牧诗篇行文疏朗,取象俊逸,语言平易,近于口语。这给我们一种启示,同题诗要想写得好,就必须融入审美主体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乃至性格特征,杜绝那些套话和浮泛之词。此其一。其二,后人创作诗篇使用前人已经作过的题目,只有翻出新意,才能成为佳作。从生于晚唐的杜牧这首诗来看,种种迹象表明,是有意跟盛唐人杜甫“过不去”的。首联,就用“与客”针对着杜甫的“独酌”,这是以众宾同饮之乐翻倒老杜的独饮之闷;又用“壶”针对着杜甫的“杯”,这是用纵情畅饮翻倒老杜的少饮轻酌。颔联,又以“菊花插满头”针对杜甫的“菊花不须开”,这是以强烈的爱菊之心翻倒老杜的厌菊之意。颈联和尾联,又以拒绝“叹落晖”针对着杜甫的“衰谢”之叹,这是以达观翻倒老杜的悲观。显然,小杜是有意在作翻案诗篇的,惟其如此,才能与老杜相抗衡,让诗坛出现重阳诗的双璧。

 

                                                                                   责任编辑:龙占明

上一页  [1] [2]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070.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余靖佚诗辨误散考——关于“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