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朱方蔼手批《读杜心解》考论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18:29
载入中…
 
先生笔句有夹圈乃连圈,句有连点,句有连圈乃套圈。

庚午十二月命儿子钞录,偶有所见,即记上方,名以别之。   彝记。

此处题识,是鲁通甫和潘彝两人批点内容的综合。前面部分鲁通甫所记,则简单交待了自己评杜的相关情况。一是标明自己批点没有固定的原则,“吾评无定,则意有所得,杂乱书之”,强调批点杜诗的随意性和有感而发;二是指出自己批点的成就,“其点化筋节处,亦有前人未阐之秘”;三是特意交待圈点的特殊含义。在名家手批诗文之中,多有圈点,但是往往都未加说明,鲁通甫此处特意名言自己不同圈点的含义,对于读者甚有助益。鲁氏表示,“三圈、夹圈为上选”,代表了该诗艺术成就最好,“单圈为中选”,表明该诗出于中等水平,最差的属于单点,“单点为下选”。不难看出,鲁氏对杜诗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与艺术准则。朱氏批本的圈点亦不逾斯矩。

从朱方蔼批点杜诗的具体内容来看,朱氏批点具有独具匠心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定:

一是强调杜诗艺术审美的“雅正”品质。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领域中,自从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诗主张“雅正”审美标准以来,在传统诗教视域中形成了创作主体审美取向的“尚雅”之风;加上孔子斥责“郑声淫”,“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论语·阳货》),不喜欢作为“俗乐”的“郑声”,造就了传统诗教中“卑俗”的审美取向。尤其汉代《诗大序》继承这一理念主张严格遵循礼乐教化,符合政治伦理道德规范,强调“发乎情,止乎礼义”,铸就“尚雅贬俗”的审美文学观念,进一步强化了传统审美领域的“尚雅卑俗”观念。朱方蔼批点杜诗的过程中亦不断地采纳“雅正“标准来评骘杜诗艺术高低和成就大小,在批点中自觉不自觉地拿杜诗与《诗经》中的篇目对照,凸显出其批点杜诗的尚雅趋向。如认为《发同谷县》“可称《大雅》之音”;《哀江头》“此诗之妙,苏颖滨以《大雅》拟之,可谓知言。后之论者,不观其神气所在,而苛求字句,此古调之所以难闻也”;《遣兴》一诗“其语甚悲,而其意则甚平,《小雅》之馀,怨而不怒”;《立秋后题》一诗“居然江左之逸,细绎之如汉人郊祀,仿佛《雅》《颂》也”;《怀旧》诗“真情挚语,《黄鸟》之遗音”;《秋峡》诗乃“《小雅》怨诽而不乱,正写翻写俱得之”;《宿昔》诗“讬讽甚微,然八面解俱得,故自浑然不觉,纯乎《国风》矣”;《禹庙》诗“气象浑涵,词华典则。质而愈古,丽而弥清。思入风云,腕驱经史,《三百》登峰造极之篇”之类,乃以《诗经》精神作为标杆来审查杜诗之精神层次与艺术境界。至于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中引太史公之言而批道“太史公云:《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离骚》兼之,公《咏怀》足以匹美”,极赞《北征》“其材则海涵地负,其力则排山倒岳,……与《国风》《雅》《颂》相表里”,甚至认为《北征》“可直追《三百》”;《哀王孙》一诗“黄钟大吕之音,山龙日月之彩,未央建章之制,期门羽林之师,直追《三百》,他非所拟”;颂扬《羌村三首》“咏怀大篇,义兼《雅》《颂》,《羌村三首》纯乎《国风》矣”,其以雅正为批评标准和审美原则,已自不言而喻。其他如称《赠李白》一诗为“雅调”;认为《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诗“朴极矣,弥觉其雅”;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通篇真率,忽于末段一振,如读《子虚》《长杨》,得曲终之雅奏”;《登兖州城楼》诗“舞彩之馀,其音雅饬”等等,乃直述其雅正之风。有时甚至指出,不善学者,其诗往往伤雅。如批《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调整气逸,居然初唐,其直叙处多自言所得,然不善学之,则伤雅,姑舍之而叙置清楚,笔路甚大,乃不可及”,强调尚雅而不伤雅之重要。

二是注重杜诗长篇艺术结构的剖析。通过其画龙点睛的批点,使读者面对纷繁复杂的长篇大律,能逐步明晰诗歌起承转合的艺术结构和层次分明的叙事操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开端眉批即总论该诗层次“分三段,篇首至‘放歌’言其志也;‘岁暮’至‘惆怅’道上所经;‘北辕’以下则抵家后事。首段每四句语意一转,层层跌出,自许稷契本怀,一气奔注。”为了进一步分析该诗的内容主旨,朱方蔼并未停留在前面的总说,而且在结尾处再次以眉批形式申明其意:“‘荣枯’二句既以养局,使前段语意含蓄,悠然不尽。又上下界划,中分转处自见筋骨。此长篇断犀手。……收尾二句又一反掉,使全篇有结束,有映照。诗中有万物各得其所气象,但语分正反耳。”通过这前后两部分的分析与评点,使读者更易理解杜甫《咏怀五百字》的叙事层次与精神主旨了。其他如称《北征》“分五段,‘皇帝’至‘忧虞’叙其濒行辞朝心事;‘靡靡’至‘残害’书在途触见;‘况我’至‘生理’拞家纪实;‘至尊’至‘皇纲’因繫时艰而致其祝望;‘忆昨’至终则追述初乱,终之以开创之大,属意中兴”;《羌村三首》“首篇夫妻生逢,悲愉交集;次篇爱子之流连;终篇邻里之劳问,次第井然”;《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十首先总叙,于题义已全。二首自外说,下五首入内说,三首独拈一花,四首咏篱舍,五首咏讌歌,六首醉后,七首纵观,八首回忆,九首专美将军,十首垂别也。其义括,其词清,次叙秩然,大家结构”;《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分五段。一段庙制,二段入玄元,三段画,四段时景,五段以玄元本事结。冠冕巨丽拟之清庙明堂,推崇本朝,体合如此。此篇乃公开手长律,凤羽初舒,九苞之彩焕然,宜其雄视一代也”,其层次说明,了然纸上。

其三,推崇杜诗古朴自然的风格。在朱方蔼批点杜诗中,多处提到古朴高调之类的价值判断,可见其批点以此为评判标准之一。如称《夏日李公见访》一首有“古意”;《九日寄岑参》“起语古健”;《北征》“古调高文”;《赠卫八处士》“老气古质”;《太平寺泉眼》“气老词雄,足润金石”;《赤谷》“古调铿然,有空山清罄之音”;《玄都坛歌,寄元逸人》“高格微言,咀咏不尽”;《曲江三章,章五句》“古调”;《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朴老绝伦”;《登牛头山亭子》“老致横披”;《即事》“朴处自古”;《登高》“高调古质,足冠正声,三四用虚字,愈增其劲,直是笔力过人处”等等,语气不同,然推崇古朴之调的意味已流露无疑。朱方蔼所谓之古朴非以意为古朴,乃是从整体诗歌氛围与内在骨气而言。在批点《出郭》一诗中指出,“其老存乎气候,不必以意为古朴也”。所谓“气候”,当指诗歌整体意蕴而言。而在《遣意二首》的眉批中又同时指出“感兴俱在言外,颔联所诗达中古意也。其古处乃于骨气得之,在杜集中尤不概见”,强调古朴于“骨气”得之的观点。而对于律诗中古意之难,朱方蔼也有自己的判断。《白帝城最高楼》一诗中朱方蔼批点该诗“浑古之极,不可名言。律不难于工而难于宕,律中古意不难于宕而难于劲,如此首次句着一‘之’字,其力万钧”,用律诗之难与律诗古意之难进行对比分析,言简意赅地凸显出律诗古意之难上加难。当然,细究之,可见朱方蔼所谓的古朴乃指汉魏之风。在其很多批点中,均指出了杜诗上承汉魏六朝遗韵的特质。如谓《彭衙行》“仓皇情事,极尽致,又极自然,妙处乃自汉魏来。情真调苦,如《太史公》聂、荆诸传”;《石壕吏》“急絃则响悲,促节则意苦,最近汉魏”;《遣兴五首》之“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一首乃“建安高调”;《骢马行》“吾闻良骥老始成,此马数年人更惊”处“老气横生,清言如屑,不复知其为风为雅,为秦为汉”,同时指出该诗“似古乐府”的特征。另如,称《新安吏》有“乐府遗音”;谓《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同样具有“乐府遗音,似淡淡写来,然其经营惨悴矣”之类,都看到了杜诗对于汉乐府的继承与发扬,颇具慧眼。而就追求诗歌自然风格这一点来说,朱方蔼批点的标杆同样是魏晋的阮陶、三谢一派。如他认为《晦日寻崔戢、李封》一诗“古朴之极,渐近自然,此为阮陶正宗”;《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赞公汤休徒,好静心迹素”一诗乃是“三谢正格,如此始称隽永”,毫无疑问地表明了自己的审美取向。当然,继承前人关键在于化为己用,不可生搬硬套。因此,在朱方蔼的批点中亦反复申述杜诗能“掉臂而出”的高超之处。在批点《春夜喜雨》时即强调“诗非读书穷理不到绝顶,然一堕理障书魔,带水拖泥,宋人转逊晋人矣。公深入其中,掉臂而出,飞行自在,独有千古”,高赞其能入能出之高妙。

其四,善用喻象批评的独特方式。喻象批评乃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独特方式之一。批点者通过一些极具形象化的比喻来对诗歌进行评点,既完整地传达了批点者的主观意图,又使得批评本身带上了浓郁的文学色彩和丰富的想象空间,极具灵动性与哲思味。喻象批评能体现出批评者高超的文学修养和敏锐的艺术感悟能力。一般来说,喻象批评多以山川水色、自然万物为喻,如严羽、钟嵘等人的诗学批评即是如此。朱方蔼在批点杜诗时虽不乏山川自然之喻,如批《述怀》一诗“《北征》如万顷之松,中蔚烟霞,《述怀》如数丈之竹,势参霄汉。其最妙处有一唱三叹,朱絃疏越之遗”,批《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牧出令奔飞百艘,猛蛟突兽纷腾逃”一句“如张奇锦,使人目眩”,即是用松、竹、奇锦等自然之物为喻,取象于自然。其他如批《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请余赋诗二首》称“二诗无一语不奇,无一语不真,于布帛菽粟中有龙吟虎啸,水立山鸣之致”;批《暮春》为“意到之篇,笔致如美丸走坡”;批《暮归》“古色彪炳,馀音铿锵,使人穆然,如对商周遗器”,亦是以自然之物为喻。但是,更普遍的是朱方蔼采纳以人事为喻的方式来进行批点。如批《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为“公此诗如诸葛忠武援琴退敌,偶一用奇”;批《一百五日夜对月》为“如节制之师,时一用奇”。同是说明杜诗之奇,却分别用诸葛援琴退敌和节制之师来比喻说之,非取象于自然,而是取象于人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朱方蔼批点中,多处运用司马迁作《史记》或者《史记》中的故事内容为喻象来批点杜诗,颇具个性风格。如批《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为“如太史写巨鹿之战,楚兵无不以一当百,呼声振天,当使古今诗人膝行匍匐而见,何等笔力”;批《古柏行》为“武侯庙柏,自不得作一细语,如太史公用《尚书》为本记,厚重乃尔”;批《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为“纵横排宕如韩信背水破赵,纯以奇胜”;批《滟滪堆》为“滟滪天下奇观,非公天纵奇笔,不足写其神似,正如太史公游侠刺客诸传,咄咄逼来”,均是用与司马迁或《史记》有关的人事为喻,是朱方蔼偏爱司马迁之《史记》而无意所致,还是朱方蔼在批点有意凸显杜诗“诗史”意味呢?实不敢臆断。

当然,朱氏批点杜诗的独特审美意趣除上述四点之外,强调杜诗类似《文选》作品亦颇值得注意。一是认为杜诗通首似《文选》,如《大云寺赞公房四首》眉批中,朱氏认为“《赞公房》,《选》体也”;《积草岭》一首“此《选》体也,其造语具见公本色”;《白沙渡》一首“尚有《选》意”,均是针对整首诗歌而言。其二是拈出杜诗中的个别诗句,称其具有《文选》遗韵。如称《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一句有“《选》体之遗”;《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之“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一句“佳句似《选》”之类。

总而言之,朱方蔼批点《读杜心解》虽是以《读杜心解》为底本,但从其批点的内容来看,还是主要针对杜诗本身的艺术特色和价值取向来进行的,没有涉及到对浦起龙心解内容的批点。实际上,在清代杜诗批点中,有诸多批点除了就杜诗本身批点外,不少是针对历代注释者对杜诗注释的批评。以《读杜心解》为例,清代鲁一同、秦应逵等人对《读杜心解》的批点,就有不少对浦氏心解内容进行纠偏补正的批点。就像清代学者陈訏手批《杜诗详注》专纠仇兆鳌注解之谬一样,历代学者对《读杜心解》等杜诗注解本的批点,指出其杜诗注解中的谬误之处,乃是整个清代杜诗批点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但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杜诗,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文学批评史学的原始文献,这也是研究杜诗批点的重要意义之一。

 

附本人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武川路78119-402   曾绍皇收

邮编:200433

电话:021-5507433413764041848

E-mai:[email protected]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曾绍皇(1978-)男,湖南浏阳人。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博士,主要从事明清近代文学与文论研究。



[1] 清·浦起龙著《读杜心解·发凡》 中华书局1960年10月第1版 第5页

[2]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174集部·别集类存目一  中华书局1965年6月第1版  第1534页

[3] 洪业等编纂《杜诗引得·序》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3月第1版,第73-74页

[4] 《湖海诗传》,见张维屏编撰《国朝诗人徵略》初编卷三十三 第481-482页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5] 《湖海诗传》,见张维屏编撰《国朝诗人徵略》初编卷三十三 第600-601页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上一页  [1] [2]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08.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没有相关杜甫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