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一曲悲怆慷慨的挽歌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18:51
载入中…
 

一曲悲怆慷慨的挽歌

胡焕章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是杜甫三十七岁时表达的心志,也是他一生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一方面把皇帝辅佐成尧舜般的好皇帝,即儒家所祖述的圣帝君,这两位好君主都有贤能圣德,爱民如子,又能禅让,天下为公,不谋私利,深得人民拥戴。另一方面,把整个社会治理得风俗淳厚,从官吏到百姓,上上下下选贤任能,讲信修睦,各安其业,不贪赃枉法,不奸刁狡猾,不铤而走险,这样就会出现河清海宴,物阜民康,以至于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作为出身于封建士大夫阶级的知识分子,具有这样的理想和抱负,是无可非议的。这种抱负指的是什么?就是要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杜诗镜诠》作者旁批这四句诗时,讥笑杜甫“自是腐儒大言”。其意大概是说他不是这个材料。且慢!宰相不是天生的,也并非世袭的。在封建时代,宰相通常是以最高统治者的亲疏好恶为转移的,他喜欢谁,信任谁,谁就可以当,至于当得怎么样,那是另一回事,君不见天宝宰相杨国忠么?杜甫究竟有没有宰辅之才?容有商榷的余地。我们从他的诗文反映出的思想品格以及有关军国大事的见识和主张来看,他或许有这种才能。例如为了有利于巩固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他主张在大唐帝国范围内要安定和平,反对唐玄宗对外族用兵(《兵车行》),并认为即使用兵,也应限于能制止侵略即可,不宜于过多杀伤(《前出塞》其六);他主张自谋巩固边防,反对向外借兵;又主张屯田积谷,农战兼修,以减轻人民负担;主张选拔出群的人才(《诸将》)。而对于防御外来侵略方面,他也是运筹有方的。例如他在严武幕府时,正当吐蕃侵扰三城失守之后,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兵马使缺人,他主张先令裨将抚驭羌汉之兵,同时急择谙明干将为兵马使,“明其号令,一其刑赏,申其哀恤,致其欢欣。”对于“獠蛮”则宜进行招谕安抚,二是缺粮,他主张“均亩薄敛,则田不荒,以此上供王命,下安疲人。”“诛求宜约富家办,而贫家疮痍已深矣。”(见《东西两川说》)等等。这可以说明他有一定的政治远略。又如他身陷长安时,听到房琯一败于陈陶斜,再败于青坂,他心急如焚,恨不能立即飞报朝廷,要忍耐,要等待战机,不要轻率出战(《悲青坂》);当史思明,高秀岩等进攻太原时,他认为朝廷应该急调精兵一万疾驰延安芦子关,堵住他们西向,方能确保灵武(肃宗行在)的安全(《塞芦子》)。在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值安庆绪败走邺城,他在熟察并详尽地分析了敌我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平卢、青登、淮西、青州乃至朔方、伊西、北庭等地的兵将应该如何调遣,如何进剿等作战方案,供朝廷参考。(《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等等。这可以说明他能密切注视研究战局的发展形势,并且具有一定的军事知识。又如他看到安禄山地位越来越高,势力越来越大是危险的,提出警告说:“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后出塞》其四)这说明他能辨别忠奸,见微知著。此外他富于正义感,有骨气,当了俘虏,却能保持大节;立朝勤职,又敢于争谏。这些都不是一般所谓腐儒所可比拟的。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机会一试他的才干。但我们能不能因为他没有当上宰相,甚至后来一再以“腐儒”自嘲,就连他青壮年时候的抱负也否定掉呢?显然不能,也是毫无意义的。《镜铨》的旁批,不过是毛纶父子旁批《三国演义》之类的笔墨罢了。

杜甫最高贵的思想品格应该说就是“忠君爱国”这四个字,就是与忠君融为一体的爱国主义。在他的意识中,皇帝就是国家,他为臣子的,只能像“葵藿倾太阳”(《自京赴奉先咏怀》)似地辅佐皇帝,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也必须忠君爱国。何况三代皇帝都曾给过他一些恩惠,玄宗赏识过他的文才,给了他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肃宗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单位:胡焕章,重庆市奉节县人大。

他一个左拾遗;代宗给了他京兆府功曹、节度使参谋和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他的从政生涯,前后加起来不过两年半的样子,又都是品位不高的小官(最高的工部员外郎也不过是六品),但他对于这三代皇帝(尤其是玄宗)是感恩戴德,眷恋不忘的,相传蜀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后人便以杜鹃象征皇帝。杜甫在成都时写了《杜鹃行》,在云安时又写了《杜鹃》以表怀念。他写道: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

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

……

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

今忽暮春间,值我病经年。

身病不能拜,泪下如迸泉。

到达夔州以后,更往往触景生情,抒发其忠君思想:

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长江二首》其一

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

——(同上)其二

……看君话王室,感动几销忧。

——《西阁口号呈元二十一》

……西江使船至,时复问京华。

——《溪上》

同时,即使到了穷途末路,总还梦想着有朝一日还能够回到朝廷为国家效忠。他写道:

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

——《同元使君舂陵行》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秋兴八首》其五

……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

——《自瀼西且移东屯四首》其四

……北阙心常恋,西江首独回。

……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九日五首》其二

……霜天到宫阙,恋主寸心明。

——《柳司马至》

……进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江上》

听见杜鹃叫,就躬身上拜;看见长江也借题发挥,宣扬尊君,斥责那些乱臣贼子;逢到南来使者就反复探问长安消息;重九登高,痴想着得到皇帝恩赐的朱萸;甚至看空中飞行有序的鸳鹭,就回忆起往日点朝班的情景。忘不了呀,直到老死也是忘不了的。事实上,他把自己的命运始终和国家的命运联结在一起,他的出处也和这三代皇帝紧紧联结在一起,他的一生就是这三代历史的见证。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这两句,杜甫是当之无愧的。这大概就是一千多年来他受到士大夫们标榜的重要原因。

然而,不幸的是,这三代皇帝竟一代不如一代,玄宗还有大半生的好光景,晚年却昏庸荒淫,以致酿成大祸。肃宗受命于败逃之际,登极于危难之时,名为“中兴”实则力量薄弱,顾此失彼,而且在位甚短。代宗继承父祖两代的烂摊子,平庸之才,更无所作为。所以,这个杜甫忠之爱之的国家,这时已经是百孔千疮,四分五裂,江河日下,尾大不掉,中央政府无法控制全局。加之外寇频仍,岁无宁日,李唐王朝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尽管他哀伤,他忧虑,他泣血,也无济无事。虽然有时时局有些好转,会使他欣喜若狂,但一遇逆转,则又陷入深深的嗟叹。

国运如此,他个人的命运又如何呢?随着他离开朝廷越来越远,朝廷对他的记忆也越来越疏,乃至于自我感到连一个村野人也不如了:

人生无贤愚,飘飘若埃尘。

自非得神仙,谁克免其身?

与子俱白头,役役常苦辛。

虽为尚书郎,不及村野人。……

——《寄薛三郎据》

薛据当过尚书郎中,赠给事中,此时客居荆州,这个“尚书郎”既指对方,也指自己,反正不管你是尚书郎也好,工部员外郎也好,时至今日,连个村野之夫都不如。村野之夫还有一口薄田,一间破屋,而他呢?却只能寄人篱下,恰像一条“苦摇求食尾”的狗!这是他们个人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客观事实早就给他证明,他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已经彻底破灭了。

但杜甫毕竟是杜甫,不是一般的人。在他的人生观里面有一个无法解决的心理矛盾:他胸怀大志,却永远不能实现;他明知皇帝荒淫腐败,却又不能背离人君,甚至流落江湖,还心常恋阙;他知道小人乱纲纪,甚至揭露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合理现象,却又“无力正乾坤”;他热衷于名位权势,却又一再挂冠而去;他明明觉悟到了“儒冠多误身”,却又始终丢不掉这顶儒冠;他明明知道作诗无济于事,并且说过“小臣议论绝”,却还要拼命作诗,对世事对人生发表议论。这就是杜甫之所以为杜甫。

当美好的政治理想和抱负破灭以后,剩下的就只有唱挽歌了。但他的挽歌和陶渊明的毕竟还有所不同。陶的挽歌是乐夫天命,返乎自然,是纯乎消极的,如《挽歌》其一说: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20.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没有相关杜甫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