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碛游祭
李江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五言绝句是杜甫夔洲诗的名篇,它歌颂诸葛亮的文韬武略,抒发对八阵图的感慨,其中“江流石不转”的“石”,指的就是奉节长江边杜甫见到过的八阵碛上的石头。。
八阵碛,俗称碛坝,在老县城梅溪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江边,呈扇翅形,东西约长3000米,南北宽约2000米,前扼夔门捍关,背负丘山,横陈于大江右岸,平坦宽阔,遍布卵石河沙。洪水期沉没江底,枯水期露出江边。
传说诸葛亮曾在碛上排兵布阵,以退吴兵,碛上留下石阵,故名之为“八阵图”。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
宋夔州知军刘昉曾目睹八阵图景况,并派军士运石增累,恢复旧貌。他在《八阵图记》一文中写道:
鱼复阵碛,创自武侯,江流莫移,若有神护。虽经毁改,几失其真,稽之《图经》,访诸故老,而遗迹尚隐然可见也。顾将湮没,余心是悼。亟令军士裒石增累[1],复还其旧。方圆曲直,纵横广狭之不敢稍加损焉。尚虑他时复罹前厄,刊图于石,用示后人。界垣之内,编而计之,以丈为分[2],其外图山川城郭之势,而不计以度。且命作武侯祠于城上,以俯临之。
宋时在夔州为官的范荪有《八阵图说》一文,写道:
夔州八阵之碛闻天下,历千有余年,至今存于峡口之江浦。往时每过其下,惑于传闻,眩于目击,终莫得其说。今蒙恩从宦于此,始得以暇日登崇台而纵观之。台高而碛平,累石粲然[3],一一数之而无差。
由此可见,从加强夔门捍关防御考虑,诸葛亮选择碛坝排兵布阵,操练兵马是很有可能
———————————————————————————————————————
作者单位:李江,重庆奉节县竹园小学
的。经过历史的洗礼,早已看不见布阵的痕迹,但是碛上过去有许多较大的石头摆布其间,历代诗人都提到过这些石头,例如“聊下南山石”(东晋桓温《八阵图》),“积石排队伍”(苏辙《八阵图》),“江水漫流遗故石”(明沈庆《观八阵图》),“劫火只今遗石磊”(清傅作楫《八阵图》),“磊磊百层石”(清刘光第)。后来大的石头却不见了。原来碛坝上发现盐水之后,石头却陆续被搬移到东头的厂区,砌了熬盐的炉灶,在三峡大坝蓄水之前,在碛坝上还能见到那些石砌的盐灶。
八阵碛还是夔人游乐的场所,据《荆州图经记》载:“夔府人重诸葛武侯,以人日倾城出八阵碛上,谓之‘踏碛游’,妇人拾小石之可穿者,系于钗头,以为一岁之瑞”。《陆游诗注》也有同样的记载。
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七。《北史·魏收传》引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说》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所以杜甫《人日》诗有“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意思是说正月初一到初七,一般天气都是阴天。
南宋状元王十朋任夔州知州时,常与民同乐,正月初七带头游碛,男女老少,倾城出动,热闹非凡。他写有《人日游碛》一诗,记录游碛盛况,其诗曰:
好遨蜀风俗,夔人贫亦遨。
今日日为人,倾城出江皋。
遨头老病守[4],呼宾酌春醪。
归来及初鼓,繁灯照霜毛。
爱国诗人陆游也有《踏碛》诗描写游碛盛况,抒发所感,其诗云:
鬼门关外逢人日,踏碛千家万家出。
竹枝惨戚人不动,剑气联翩日将夕。
行人十有八九瘿[5],见惯何曾羞顾影。
江边沽酒沙上卧,峡口月出风吹醒。
人生未死信难知,憔悴夔州生鬓丝。
何日画船摇桂楫,西湖却赋探春诗。
宋时夔州知州费士悝与张晋、宇文绍庄还以“踏碛”为题写诗唱和:
踏碛 张晋
夔国先年有旧风,来看踏碛莫匆匆。
只缘岁稔民康乐,才到春初气郁葱。
生怕背篮挨舞袖,不妨腰鼓闹歌钟。
元 戎小队临江浒,要与遗黎一样同。
次韵 宇文绍庄
八阵图前凛古风,武侯英列岂匆匆。
江流千载长呜咽,山插孤云亦青葱。
陡觉新春忘病患,喜陪高论自情钟。
典型前辈今能几?岁晚相期华发同。
次韵 费士悝
金钏银钏盛峡风, 遨头争逐去匆匆。
旗标阵碛规模古, 宴挹晴岚气色葱。
宜有明珠酬白璧,空怜瓦缶闲黄钟。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2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