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才改由尚书省的礼部侍郎主持,通称省试。杜甫是开元二十三年到京城长安应进士科考试,所以诗中提到了考功。“忤下考功第”是倒装句,还原应是“忤考功下第”。下第:科举时代考试不中曰下第,又称落第。这句是写诗人的诗文不合主试官考功员外郎的脾胃,不能及第。一说,诗人自己诗文不合时宜,不能及第。独辞:独自辞别。京尹:首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堂:建于高台基之上的厅房。放荡:浪游,随意游逛,漫游。齐:古地名。今山东省泰安以北黄河流域和胶东半岛地区,为战国时齐地,汉以后仍沿称齐。赵:古赵国,在今山西省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省西南部。裘马:《论语· 雍也》:“子曰:‘赤之适齐,衣轻裘(毛皮衣服,皮衣)。’”后因以形容生活的豪华。颇:相当地,很。清狂:放逸不羁,高迈不羁。春歌:春时唱歌。丛台:台名。战国赵筑,在河北邯郸城内。数台连聚,故名。一说是赵王故台。冬猎:冬天打猎。青丘:地名。在今山东省广饶县北。《寰宇记》:“青丘在青州千乘县,齐景公田于此。”呼鹰:呼鹰以逐兽,因指行猎。皂枥林:地名,在山东。逐兽:追走兽。云雪冈:地名,在山东。射飞:用箭射飞鸟。纵鞚(kóng):放开马勒,指放马飞驰。鞚,马笼头,带嚼口的马络头。引臂:伸臂,举臂。拉弓射箭。落鹙鶬:使鹙鶬落。这里是射落鹙鶬。鹙(qīu),古籍中水鸟名,相传以为似鹤而大,青苍色,长颈赤目,头项皆无毛。鶬(cāng),鶬鶊(gēng),黑枕黄鹂的别称,黄鹂。这里泛指飞鸟。苏侯:监门胄曹苏预。苏预,字源明,是杜甫的朋友。侯,古时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犹言君。这时他在徐州、兖州一带作客,常和杜甫一同出游打猎。据鞍:跨着马鞍。据,跨。忽如:好像。携:携带。葛彊(qiǎng):晋代人,山简(累官至尚书左射仆,领吏部,任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镇襄阳。)的爱将,常与山简一同打猎。诗人在此以山简比苏预,以葛彊自比。
第三段,写诗人二十四岁到洛阳落第后齐赵之游。起联发句承上启下。开头两句诗人写自己由吴越乘船经过天姥山回到洛阳,二十四岁参加进士考试。“气劘”两句,写自己才气迫近屈原、贾谊,看不上曹植、刘桢。“忤下”两句,写自负才高的诗人的文章不合主试官考功员外郎的脾胃,不能及第,独自辞别东都洛阳。写出了考官个人的好恶,扼杀人才。接着写到齐赵一带随意游逛,乘肥马轻裘,高迈不羁。“春歌”四句,具体地描写放荡清狂。“射飞”两句,写诗人善骑射,技术高超,有武才,可见诗人文武兼备。用朋友禁不住地很高兴,从侧面来烘托诗人的内心喜悦。这段末,诗人以晋朝的太守镇襄阳的山简比喻苏源明,以山简的爱将葛彊比喻自己。葛彊经常与山简一同打猎。
“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许与必词伯,赏游实贤王。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 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黑貂宁免敝,斑鬓兀称觞。杜曲换耆旧,四郊多白杨。 坐深乡党敬,日觉死生忙。朱门任倾夺,赤族迭罹殃。 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是诗的第四段。
快意:谓恣意所欲,恣心所欲。西归:向西归还,归向西方。咸阳:地名。秦时都城,借指长安,唐人多称长安为咸阳。许与:称许。一说,结交引为知己。词伯:称誉擅长文词的人。指岑参、郑虔、韦济、高适等。赏游:游玩观赏,游赏。实:是。贤王:有德行的君王。仇注:“指汝阳王琎也。” 琎,李琎。曳裾(yèjū):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置醴:西汉楚元王刘交敬礼申公、白生、穆生等。穆生不嗜酒,每有宴集,楚元王皆特为穆生置醴。醴,甜酒。后以“置醴”为崇道尊贤的典实。这里用置醴事,来比喻诗人杜甫受到王侯的尊敬。奏赋:进献赋。指杜甫在天宝十年(751)曾献三大礼赋事。明光:汉代宫殿名。后也泛指宫殿。借指唐皇宫。天子:这里指唐玄宗。废食召:连吃饭都不顾地来召见。群公:朝臣,泛指有名位者。轩裳:车服。指大臣们的车马服饰。杨伦注:“轩裳谓车服之盛。”脱身:抽身摆脱。指被任命为河西尉,杜甫没有到任。一说“脱身:独身脱离。”爱:吝惜,舍不得。痛饮:尽情地喝酒。信:任意,听任。行藏(cáng):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吾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谓出仕则行其所学之道,否则退隐,藏道以待时机。后以“行藏”指出处或行止。黑貂:紫貂。皮可为裘,极其贵重。亦指黑貂制成的裘。这里用苏秦事。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字季子),十次上书秦王,仍不被用,百斤黄金花尽了,黑貂裘穿破了,只好离开秦国回家。宁免:难免。宁,表反问,怎能。免,避免,脱免。敝:破烂。斑鬓:鬓毛斑白,谓年老。兀首:头发脱落。形容年老。兀,光秃。又,兀,兀自,还,仍然。称觞:举杯祝酒。杜曲:地名。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少陵原东南。唐时为大姓杜氏聚居处。杜甫在长安居杜曲。耆(qí)旧:年高德劭的人,年高望重者。四郊:城市四周的地方,郊外。坐深:年老坐上位者,从外看内,坐在深处。一说,坐,因。作转折连词,是说乡里耆旧多已死去,因而杜甫就显得年长而深受乡里的尊重。乡党:同乡,乡邻。生死:偏义复词,死。忙:急迫,即临近,迫近的意思。另一说,“日觉死生忙”全句的意思是“一天天觉得生来死去实在匆忙。”或“一天比一天敏感地察觉到死生匆忙。”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一说,指朝中权贵,达官或达官贵人。任:任意,任性,放纵。倾夺:倾轧,争夺。赤族:诛灭全族。迭罹殃:连着遭殃,屡次遭殃。国马:国家所饲养的马。一说,指唐玄宗为赏乐而畜养的舞马,立仗马等。竭:尽,完(吃完)。粟豆:粟(谷类)和豆(豆类植物),泛指粮食。竭粟豆,意为耗尽了粮食。官鸡:官家所养的斗鸡。稻粱:稻和粮,谷物的总称。举隅:举一端为例。意在使人由此一端而推知其他。烦费:大量耗费。引古:引证古代的史实。惜:痛惜。兴亡:兴盛和衰亡。多指国家局势的变迁。这里作偏义复词用,专指衰亡。
第四段写长安之游。“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上句总结上一段,承上,下句启下段。诗人在长安结交,引为知己的非等闲之辈,像岑参、郑虔、韦济、高适等文坛巨子。一同游玩观赏的如李琎那样有德行的君王。“让贤士和知者相交,他们就会相互学习长处。”(杰弗逊语)“立身莫若亲贤士。”(薛瑄语)“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管子》)蒲柏说得好:“美德和友谊是最可贵的;实际上,友谊就是美德的一部分。”诗人拖着衣襟潇洒地出入于王侯门第,受到他们的尊敬。为求官,诗人进献《三大礼赋》,天子连饭都顾不上吃召见了诗人,诗人还和一些公卿大夫们会了面。唐玄宗命宰相对他进行考试,在集贤院等候分配,但等了一年,还是不了了之。天宝十四载(755)被任命为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县尉,没有就职。从此以后尽情喝酒,听任行藏。实际上诗人在生闷气,闷闷不乐,喝的是闷酒。诗人用了战国纵横家苏秦在秦国不被用,黑貂皮衣都穿破了的故事。“黑貂敝”,形容衣衫破旧,表示功名未遂,奔波劳碌,贫穷疲惫之态。杜甫以此来比况自己的处境。“斑鬓”,鬓毛斑白,叹自己青春年华已逝,壮志未酬,事业无成,在内心引发的无限哀愁,也无法中止而自行消解,仍旧喝他的闷酒。“杜曲”以下四句,写诗人从杜陵老人相继谢世,四郊渐多的墓地上白杨树也多起来了,诗人也感到自己一天天接近死亡。诗人深切体察到生命短促,人生短暂,事业无成,死亡是残酷无情的,诗人的悲哀却更加难以忍受。诗人退也忧,出亦悲。他在困境中咀嚼心灵的焦灼痛苦。诗人的悲,诗人的忧,绝不是停留在个人的遭遇上。诗人冷眼看到权贵们互相倾轧,争夺,招来灭门之祸,其目的是为了声色华侈,恣情享乐。皇帝享乐养的舞马、立仗马耗尽了粮食,官家所养的斗鸡,要源源不断输送稻粮,饥寒交切的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诗人仅举这两件事,就揭示出唐王朝奢侈糜费的腐败现象。诗人引古证今,深深痛惜国家的衰亡。诗人在为国家前途而忧,为人民的生活而忧。在心灵深处,诗人写出了自己在为国家、人民焦灼的痛苦心态。以上反映了安史之乱前的社会现实。
“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两宫各警跸,万里遥相望。 崆峒杀气黑,少海旌旗黄。禹功亦命子,涿鹿亦戎行。 翠华拥吴岳,螭虎噉豺狼。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陆梁。 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备员窃补衮,忧愤心飞扬。 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斯时伏青蒲,廷诤守御床。 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圣哲体仁恕,宇县复小康。 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是诗的第五段。
河朔:泛指黄河以北的地方。风尘:被风扬起的尘土。比喻战事。戎事。风尘起,描写安禄山自河北兴兵叛乱。岷山:在四川省北部,四川别称蜀,岷山,借指蜀。行幸:皇帝出行,叫“行幸”。这里是说唐玄宗逃往四川。长:长久。唐玄宗是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756)七月逃出长安奔蜀,乾元一年(758)初回长安。说长,除指时间久外,也指行幸路长或指绵绵的蜀道。两宫:借指唐玄宗和唐肃宗。唐玄宗在四川成都。太子李亨是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唐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称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宫,帝王的住所。警跸(bì):指帝王出入经过的地方,严加戒备,断绝行人。警,警戒。跸,清道。崆峒:崆峒山,在甘肃平凉县西,属六盘山,南北走向。杀气:杀伐的气氛。借指战争或战斗。这句是描写唐肃宗自平凉起兵兴复。少海:比喻太子。《海录碎事·帝王》:“天子比大海,太子比少海。”旌旗:旗帜的总称。旌旗黄,即黄旌旗,古时只有天子的旌旗用黄色。黄旗,指天子的仪仗。这里指肃宗自行即位,用天子的仪仗。禹功:夏禹治水的功绩。命子:传子。命,任命,委任。这里是借用禹受舜禅后传儿子启,来比喻肃宗逼玄宗退位将传子,九月就任命自己儿子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平乱。一说,指玄宗让位给肃宗。涿鹿:古山名。在今河北涿县东南。《史记·五帝纪》载黄帝与蚩尤战涿鹿之野,被诸侯尊为天子。这里以蚩尤比安禄山。戎行:军旅之事。全句借黄帝征蚩尤之事,指肃宗亲征。一说这句指肃宗亲自策划战事。翠华:帝王仪仗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子,为皇帝的仪仗。拥:聚集。吴岳:古代山名。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南。一说在陕西凤翔附近。这句说肃宗车驾聚集在吴岳一带。螭(chí)虎:龙与虎,比喻勇猛将士。噉(dàn ):吃,吞并。豺狼:豺与狼。皆凶兽,比喻凶残的恶人。爪牙:喻勇士。亦比喻武臣或辅佐的人。一不中:指一举而未击中敌人要害。一,初,开始。不中,没有中目标,没击中要害,不行,不成。胡兵:指安禄山叛军。陆梁:嚣张,猖獗。大军: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武装部队。载:再。又,助词,用在句中无义。草草:草率。凋瘵(zhài):衰败,困乏。满:足以达到一定的度,达到极限。膏肓:难治之病,比喻很难救药的失误或缺点。也比喻事情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备员:充数,凑数。用作任职或任事的自谦词。窃:谦辞,私自,私下。补衮:补救规谏帝王的过失。这里是杜甫谦称自己任左拾遗之职。忧愤:忧郁愤恨。心:心绪,心情。飞扬:形容心神不安。一说激动。上:对上。感:感叹,感伤。九庙:帝王的宗庙。这里指唐室宗庙。悯:哀怜。万民:广大百姓。疮:疮痍,创伤。喻伤痛,痛苦。斯时:这时。伏:趴。青蒲:指天子内庭。李周翰注“青蒲,天子内庭也,以青色规之,而谏者伏其上。”廷诤:在朝廷上向皇帝极力谏诤。御床:皇帝用的坐卧之具。这里指御座。君辱:君主受辱。敢爱死:岂敢惜死。是说自己可以牺牲生命。赫怒:盛怒。幸:幸亏。无伤:没有什么关系,不妨。一说没有受损伤。圣哲:指具有超人的道德才能的人。并亦以称帝王。体:实行。仁恕:仁爱宽容。宇县:天下。复:恢复。小康:稍安。这句是指至德二年,长安洛阳两京相继收复,天下稍安。庙:九庙。唐宗庙被焚烧成为灰烬,所以说“哭庙灰烬中。”鼻酸:形容悲痛伤心。朝:朝见。未央:未央宫的省称。西汉的宫殿名。故址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长安城内西南角。这里借指唐朝宫殿。这里是说在长安未央宫中朝见天子。
第五段写安史之乱中诗人奔赴凤翔及扈从入京,谏诤触怒肃宗获罪。开头就写了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在河北范阳举兵叛乱,玄宗逃往四川。这时唐朝出现了两个皇帝,太子在灵武打的是天子的黄色旌旗。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借兵回纥,肃宗自己平凉起兵兴复。诗人借用禹受禅后传子,来比喻肃宗受玄宗帝位将传其子。任命自己儿子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平乱,仍然要靠儿子掌握军权。其实肃宗是逼其父退位,其说暗含讥意,或许有惋惜之情。以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比喻肃宗亲征,蚩尤比喻安禄山。“螭虎噉豺狼”中的“螭虎”龙与虎喻唐朝军队,“豺狼”喻安史叛军。全句是写唐朝各地来会之军队,要平定叛军,像龙虎吞食豺狼。可惜初次出兵,没有打中敌人要害,叛军更加猖狂。这是房琯在陈陶青坂战败。诗人洞见症结,接着写官军草率无备,郭子仪又兵败于清渠。这是对领兵将领的微词。“凋瘵满膏肓。”写出了国家衰败,人民生活痛苦万分,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程度。这是唐朝统治集团的过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极为严重的危害,也是杜甫关怀国事和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杜甫忠于现实,洞鉴积弊,准确地反映了唐王朝日益衰败,逐渐走向灭亡的历史真实。当时诗人身为左拾遗,面对现实,心中充满忧愤,心情激动不已。对上痛感皇帝宗庙俱毁,对下哀怜万民百姓,疮痍满目。杜甫身为拾遗,这个职务是对皇帝考虑不周提出意见弥补过失。杜甫为了尽职尽责,出于关心国家安危,关怀人民的思想感情,俯伏青蒲席上,跪守在天子御床旁谏诤。他忠于皇帝,君主受辱,自己不惜牺牲生命。竟没想到为宰相房琯罢相的事劝谏皇帝,天子赫然大怒,幸亏张镐营救,才得到赦免,免遭杀害。收复长安,诗人哭庙于灰烬之中,悲痛伤心,不禁落泪朝见天子。诗人忠荩之恳,忠言谠论,一目了然。这样的忠良反而有罪,成了罪人,实在荒唐。其罪魁祸首是封建皇帝,其罪恶根源是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诗人忠毅忧国,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在诗中都得到了充分表现。
“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 郁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秋风动哀壑,碧蕙捐微芳。 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是诗的第六段。
小臣:臣子在君王前的自称。这里是杜甫的自称。议论绝:指乾元元年(758)五月,房琯被贬,六月出为邠州刺史,杜甫也遭贬到华州任司功参军,从此再无机会在朝廷上发议论了。议论:评论人或事物的是非、高低、好坏。亦指非议,批评。老病:年老多病。客:寄居他乡。殊方:远方,异域。郁郁:形容忧伤苦闷。苦:苦于。不展:不能舒展。也可以理解为壮志不能伸展或抱负无法施展。羽翮(hé):翅膀。困:被困住。低昂:升降。动:通“恸”。哀壑:凄凉冷落的深谷。“秋风”句是说秋风吹起来,凄凉冷落的深谷发出痛哭声。碧蕙:青绿的蕙草,香气浓郁。古人以为佩之可以避疫。也称熏草或佩兰。捐:失。微芳:细微的香气。之推:介之推。春秋晋人。传说晋文公回国,赏赐流亡时的从属,他没有得到提名,就和母亲隐居在绵山里。文公为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他坚持不出,焚死。这里诗人以介之推自比。荣华:草木开花,比喻隆盛显大,兴盛或显达。敌:对抗、相当、匹敌。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的。勋业:功业。“荣华”句是说,如果荣华超过功业,必有危机,即使与功业相当,也不要贪图富贵,荣华也暗藏危机。岁暮:一年最后的一段时间,也指寒冬。比喻年老。严霜:冷霜,浓霜。喻危机。鸱(chī)夷子:春秋越国大夫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知勾践为人不可以共安乐,因此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才格:才情,风格。出:超出,超乎。群凶:众凶逆,众奸。逆:叛逆。未定:未平定。侧伫:侧身伫待。谓渴望。英俊:才智出众的人。翔:展翅高飞。
第六段写诗人被贬官后,久居巴蜀的思想和生活状况。诗人被贬华州随即弃官流亡,再也没有在朝廷上对朝政发表议论的机会了。如今年老多病,长期流落他乡,壮志难酬。“老病客殊方”,“郁郁苦不展”,这是身无定处,又老又病,四处漂泊的诗人用充满苦涩的语气来描叙自己的凄凉的暮年心态,在诗人一声声长叹中包含着多少无奈和辛酸。从这些诗句中,不难想象其痛苦复杂的内心世界。诗人晚年的心境是极端孤独、凄凉的。黑暗的社会现实,贫困的生活环境,使他变得越来越忧郁深沉,越来越多愁善感。诗人在政治上遭受到迫害,精神上肉体上遭到磨折,生活上十分困苦,哀怨郁积,满腔郁怒。他把自己比喻成奋飞的鸟,翅膀被困住难以飞翔,他把自己比喻成香气浓郁的碧蕙,生活在萧瑟的秋风劲吹,凄凉冷落的深谷,发出痛哭的环境里而枯败失去芳香。腐朽衰败的唐代社会迫使诗人想做春秋时代晋人介之推,像他那样避不受赏去隐居,像屈原遇到的渔父隐退自全。“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这是诗人对唐王朝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残酷现实的深刻认识,是诗人产生隐退自全念头的重要原因。对祸福相生,福过灾生深有体会,也透露出作者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荣华”比喻兴盛或显达,“严霜”比喻危机或危机到来。残酷的现实,种种残酷的折磨,诗人对现实极为不满。因此把功成身退的越国范蠡看作是才华品格超乎寻常的人。但透过语言背后,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诗人的苦恼尴尬和无奈,体会到他心灵深处难言的痛楚。“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可见诗人的心在于国,忧国忧民,思虑深远,诗人的伟大崇高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首自传性长诗叙写诗人志趣、抱负,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