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白帝城凤凰碑及联语碑究竟何人所为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23:15
载入中…
 
2008813到湖北利川市采访,上世纪三十年代生人李漫先生讲,该联是李漫先生的曾祖李小田所撰,当时的原文是:“巫山峡锁全川水;白帝城临八阵图。”李小田的结拜弟兄鲍兰舫改“临”为“排”。 (有传说“排”字为鲍超所改。认为“临”八阵虽据实而写,“排”却更为形象生动,更有气势。虽只是一字之差,但改为“排”后,全联气势陡增,气魄一下就出来了,生色不少。)字是鲍超亲笔所书。鲍超军中一直坚持临摹他人字帖,毛笔大字写得还可以。

李小田(18621897),或李筱田,名李浚远,人称小田二老爷。夔州府奉节县人。清光绪九年(1883)北闱[4]举人。李小田擅长诗文,12岁时所作《咏月》诗至今犹为人称道。大水井学士庙、魁山书屋、峨麓书院等许多对联皆出自他之手。李小田很有商业头脑,精于算学。不但开办铁厂,还入股盐厂及长江盐运,一举致富,修建了洋沱坝庄园(今属湖北省利川市洋沱坝),送儿子李孟洋留学日本。如他自己诗歌里所言:“文武两科皆摈斥,偏从算学显奇才。”

鲍兰舫,籍贯不详。据《辛亥革命中奉节反正前后史略》载:鲍兰舫进士出身,原为川北镇总兵,辛亥革命前在奉节县练防营“总统团务”。[5]曾与鲍超认作本家(子侄辈),与李小田、张朝墉、彭聚星等为结拜弟兄。

鲍超与大水井李家有很深的渊源。据说李小田的父亲李永蔚[6]与鲍超是结拜弟兄。鲍超入行伍前流落奉节街头,以捡煤渣、打短工为生。一次鲍超正在李永蔚亲戚家磨石凳,李永蔚来亲戚家玩,两人相识。李永蔚与鲍超年龄相当,有共同语言,常去帮鲍超磨石凳,送东西给鲍超吃。一来二去,两人很投机,于是结拜为弟兄。同治三年(1864),鲍超请假回奉节葬母。派亲兵从大水井接出李永蔚,两人相认。后两家常有来往,李小田从小就在鲍家玩耍。光绪十年鲍超告病还乡。鲍兰舫、李小田等陪同游览白帝城、赏八阵图,“流连久之,”李小田撰写对联,鲍兰舫等评品修改,鲍超兴起,“走笔书画”,写下了这副对联。

鲍超崇拜文人。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是一支由书生领军的文化集团。在这个集团中,几乎全是湖南理学经世人士,他们互相激励张扬,蔚然形成了一股特有的湖湘士林风气。鲍超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免受到一些影响。据晚清赵增瑀(字鹅山)《鹅山诗文全集.书鲍忠壮公轶事》记载:同治九年(1870)鲍超“爵府”(老公馆)落成,赵增瑀随父辈到爵爷府作客,见鲍超“平素好着长衣衫,彬彬习文士态度,与人语熙和乐易。”[7]李江先生在《夔史钩沉.晚清名将鲍超》中叙述:“鲍超虽不能文,但是很乐意买书,买字画,积攒文物。收藏的书籍、字画、文物十分丰富。”[8]民间亦传说,鲍超的幺儿“幺大人”鲍雪船,辛亥革命后就靠贩卖字画、书籍为生。利川市李漫先生讲,他爷爷李梦洋从日本留学回国时,与骆成骧同船,相谈回家后各建一座“奇书阁”,骆成骧赠李梦洋“奇书阁”楹联一副。夔州府中学堂礼聘的洋教习日本人丰田,到李梦洋廉溪别墅做客,参观奇书阁后留下楹联一副:“地非宏景二三层杰阁;橱有中西百万卷奇书。”李孟洋四处搜罗珍本善本。因李家与鲍家是世交,鲍兰舫是李孟洋父亲李小田的结拜弟兄,听说此事后,赠送百余担珍藏的古籍,其中有宋版经书几百部,苏轼、黄庭坚的书画作品等多幅。李孟洋狂喜之下,遂将奇书阁改名“秘书阁”。 而鲍兰舫赠送给李孟洋的珍贵书籍就是鲍超转战南北,多年积存下来的。

另据鲍超侄孙鲍世材(字君彦)1964年亲笔所写回忆录记载:“中法开战,慈禧命叔祖出征,……叔祖带病入京,觐见慈禧。慈禧盛赞其功。叔祖此时因想武改文职,曾用功读书,福至心灵,奏对说:‘太后之德,主上之洪福,非臣之功也!’慈禧奇之,说曾国藩奏鲍超‘目不识丁,只可为将,不可为帅’之言完全虚谬。”鲍世材对鲍超的认识来自父母的摆谈。鲍世材父亲鲍耀三(字祖辉)从光绪初年即跟随鲍超左右,一直是鲍超的管家。

该回忆录证实鲍超“曾用功读书”习字,目的为“武改文职”。鲍超为什么“用功读书”?为什么想“武改文职”呢?笔者认为:既有现实的需求,在心理层面上也有“怄气”的成份。

自咸丰四年(1854)三月鲍超入曾国藩行营,几十年的征战杀伐,相信鲍超吃了不少没文化的苦头。这些苦头应该是他“用功读书”的动力;鲍超出身贫寒,不识字,素以敢打敢拼著称,打了不少的恶仗、硬仗,别人打不下来的仗他都能无往不胜。而曾国藩为首的湖湘文化集团有经世致用的文化意识,于是鲍超被吸收进入曾国藩为首的湖湘文化集团核心阶层,但不免有些格格不入,湘军中有不少人看不起他,甚而至于被别人取巧冒功(奉节民间有不少这样的说法)。历史多有重复,蒋介石学曾国藩,起用行伍出身,不畏难,不怕苦,不讨价还价,打起仗来如生龙活虎的卫立煌。但据国民党陆军大学卫立煌的同窗符昭骞曾说:许多人认为卫立煌是老粗,不学无术,看不起他,誉之为曾国藩部下的鲍超。基于“怄气”的心理动因,鲍超读书、习字也未必不可能;太平军、捻军起义终结后,军人一时无用武之地了,鲍超不能不为自己寻找退路,如“武改文职”,学着写写字,读点书。

同时笔者认为,清光绪十年鲍超游白帝城,作为一个一等子爵,出行一定前呼后拥,有府县官员相陪,鲍超明目张胆要别人替他写对联,还要求落上自己的名字,不大可能。鲍超趁此机会展示自己,表明自己并非“一字不识”倒有可能。

至于凤凰碑”应该是同时所刻,仔细观察,凤凰碑与鲍超联语碑石质相同,包浆一致。既承认鲍超联语碑系清光绪十年冬刊刻,那么凤凰碑则一定刻于清光绪十年。意即不存在“铲去”早于光绪十年就有的凤凰碑上的原《跋文》,留下自己的题款。再则,鲍超家专馆教师常信甫曾为“爵府”书写过一副春联:“木笔一枝,对我朝天书字画;牡丹千朵,看他平地起高楼。”该联以牡丹比鲍超。鲍超幕府中人提议刻“凤凰碑”吹捧鲍超,鲍超自负,自己题款,请工匠刊刻也有可能。凤凰碑虽不是鲍超亲力所为,但是是因他而刻,又有自己的题款,应该不属“欺世盗名”。

 

结语

 

笔者认为既然凤凰碑及联语碑落款、跋文清清楚楚,证据确凿:“大清光绪十年冬春霆鲍超题”。鲍超“走笔书画,以勒诸石”。我们单凭鲍超不识字的传说及凤凰碑《跋文》处有铲磨痕迹就肯定“鲍超欺世盗名”是不妥当的。据新发现的资料及分析看,鲍超从不识字到识字,从不会写字到“大字还写得可以”完全有可能。因此笔者认为:不能在无确凿证据的情况下随便下结论,说凤凰碑及联语碑不是鲍超所为,更不能随便骂鲍超“欺世盗名”。

 

注:

[1] 巫山峡:指代瞿塘峡.

[2] 八阵图:唐独孤及《八阵图》,李荃《太白阴经》,杜佑《通典》等书认为:八阵是一种古老的军事法则,创于黄帝伐蚩尤之时。是黄帝的属下风后在井田制的启发下创立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史载诸葛亮的八阵图遗址有五处,陕西两处,四川三处。四川即成都青白江区弥牟镇、新都县南市(又名棋盘市)、奉节县水旱八阵图。由于年代久远,大自然的消磨,大概南北朝时期,其他地方的八阵图荡然无存了,唯有奉节县的八阵图历代均有记载。夔州做过刺史的刘禹锡,在《嘉话录》(唐韦峋著)里谈到过八阵图;宋知夔州军刘昉在《八阵图记》中不但详细描写了八阵图遗址,还记录了自己根据前人记述,在八阵图遗址基础上令军士“裒石增累,复还其旧”的经过情形。

《蜀中名胜记》引《荆州图副》:“永安宫南一里,渚下平碛上,周回四百十八丈,中有诸葛孔明八阵图。……八阵图下东三里,有一碛,东西一百步,西北广四十步,碛上有盐泉井五口,以木为桶,昔尝取盐,即时沙壅,冬出夏没。”对于夔州八阵图确切方位,说得具体明白。《荆州图副》所载八阵图为水八阵,在梅溪河西岸,俗称鸡翅膀的地方(现已沉入江底)。奉节县还有一个旱八阵,在石马乡八阵村,175水位时被淹。

 

作者:李君鉴,女,重庆市奉节县政协干部

[3] 苏博通额巴图鲁:满语勇士的意思

[4] 北闱,即顺天府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5] 见《奉节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6] 李永蔚(183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247.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白帝剑器行
白帝城馆藏文物:金轮寺舍利
中国历史名胜白帝城
白帝城
瞿唐天险  战略要地——奉节
杜甫与白帝城
重九登高白帝城
一部读懂白帝城书法碑刻的书
白帝城历代碑刻巡礼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