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凭诗遣兴 排解忧愁——解读杜甫的几首《解闷》诗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18:13
载入中…
 

凭诗遣兴 排解愁闷

——解读杜甫的几首《解闷》诗

 

赵云长

 

  要:杜甫客居夔州期间是其创作的丰收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写诗四百三十余首,几乎占其全集的百分之三十。《解闷》诗十二首是杜甫凭诗遣兴,排解愁闷的,随口吟成,不拘题材,有的描写风景习俗,有的缅怀诗朋旧友,有的谈论写作体会,有的慨叹讽喻时事。独辟蹊径,独步一时。

关键词:凭诗遣兴 排解愁闷 独辟蹊径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000-0000200800-0000-00

 

永泰元年(765)四月,四川节度使严武病死,五月杜甫携家离成都,乘舟南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泸州、渝州(重庆),至云安(云阳)养病。大历元年(766)夏初,杜甫迁往夔州(奉节),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照顾,让杜甫主管东屯的一百顷公田,杜甫自己又在瀼西买了四十亩果园,生活上的暂时安定,使他在夔州又写了大量的诗作。“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归》)。客居夔州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丰收期。“不到两年时间,诗人竟写了四百三十多首诗,几乎占其全集的百分之三十。”

《解闷》十二首大约是大历元年在夔州写的。久客巴蜀,年迈多病,思念家乡,怀念故旧,感叹时事,使杜甫经常处于郁郁寡欢难以释怀的烦闷状态。“排闷强裁诗”,“遣兴莫过诗”,于是杜甫就用写诗来排解愁闷,但有时也难奏效,“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詠转凄凉。”这种组织松散,内容庞杂的组诗类似于魏晋时期的“杂诗”,偶有感触,随口吟成,不拘题材,形式灵活,最适宜表达真情实感。这十二首诗,有的描写风景习俗,有的怀念诗朋旧友,有的谈论写作体会,有的慨叹讽谕时事,我们选择其中六首解读。

                 《解闷》十二首之二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这是一首描写送别商胡后萌生东游之念的绝句。

 “商胡离别下扬州”。首句写所别。商胡,经商的胡人。商贾(gǔ),本是商人的统称,《周礼·天官·太牢》“六曰商贾,阜通货贿。”郑玄注“行曰商,处曰贾。”胡,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洛阳伽蓝记》:“商胡贩客,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赵云长,哈尔滨学院中文系教授。

 

奔塞下。”下,去,到……去。《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使斯下韩。”(斯,李斯。韩,韩国。)扬州,市名,在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大运河经此,隋唐时为扬州治,商业发达,为商贾云集之地。《旧唐书·田神功传》:“上元元年(760),(神功)至扬州,大掠百姓商人资产,郡内比屋发掘略徧,商胡波斯被杀者数千人。”由此可知当时的扬州实为外商云集之地。第一句的意思是说,经商的胡人离别了夔州又要到扬州去了。首句写所别,写商胡,引出次句写所忆,写已身。

作者:赵云长(1942-),男,黑龙江五常人,哈尔滨学院中文系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忆上西陵故驿楼”,次句写所忆。忆,思念,回想,《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杜甫《奉赠肖十二使君》:“重忆罗江外,同游锦水滨。”上,登上。西陵,驿名,在今浙江省萧山县。白居易《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诗云:“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可见其地风光秀美,是文人墨客游赏之处。诗人在开元十九年(731)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即二十岁到二十三岁时曾漫游吴越,登过西陵驿楼。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看到经商的胡人离开夔州东下扬州,便回想起当年漫游吴越曾登临西陵驿楼的往事。正因为忆起当年的赏心乐事,才又引发了东游之兴,此承句很显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三四两句写所谈。淮南,泛指淮水以南之地,大致为今江苏安微两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区,唐代有淮南道,治所在扬州。这两句诗很像一个特写镜头,记录了送别商胡时谈话的部分内容。既然因商胡东下扬州,引发了东游之兴,便思早日启程,但由于自己境况窘迫,手头拮据,不得不向商胡打听一下淮南一带的米价是贵是贱,也好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承受得了。而在送别之时为什么会问起米价贵贱呢?第四句给出了答案,也点明了诗的主旨。“老夫乘兴欲东游”,老夫,杜甫自称,诗人于大历元年(766)夏初,迁居夔州,已经五十五岁,所以自称老夫。人虽老迈,豪情逸兴不减,很想离川东游,所以看到商胡东下扬州,也触发了东游之思。但问米贵贱一事,虽是自我揶揄的幽默话语,其中也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寄人篱下的艰难处境。

以小见大,以乐写哀是这首诗的突出特点,写送别,可写的事情很多,但这首诗只选择了送别时自己与商胡对话这件小事,在对话中又只是选择了问米贵贱这一话题,但在揶揄调侃中却透露出生活窘迫跋前踬后的艰难处境。杜甫漂泊西南,去住两难,心情苦闷,虽欲买舟东下,或漫游江南,或返归故居,却都因生活艰难,宿愿难偿,幽默的话语中却包含了内心的酸楚与无奈。

《解闷》十二首之六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这是一首缅怀并评介已故诗人孟浩然的绝句。

“复忆襄阳孟浩然”,首句介绍诗人。复,再,又,更。《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东汉民谣》:“小民发中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忆,思念,回想。襄阳,郡名,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分南郡、南阳两郡置,治所在襄阳(今襄樊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襄阳、南漳、宣城、当阳、远安等县地,孟浩然,生于唐武后永昌元年(689),卒于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字浩然,名不详,行六,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少年时在襄阳南郭外七里岘山附过的故园度过,后隐居于鹿门山,读书写作,准备应举。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到长安应试,游秘书省,同诸名士赋诗,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叹为清绝,为之搁笔。翌年,落第还乡。开元十八年(730),在痛苦失望中漫游吴、越等地,与友人张子容、崔国辅交游,前后三年。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二十七年(739),离幕返襄阳养病。二十八年(740),王昌龄自岭南北归,至襄阳,访浩然,相见甚欢,食鲜疾动,不久卒,年五十二。孟浩然一生仕途失意,于隐居和漫游中消耗岁月,沦落平生,终于布衣,但他和著名诗人张九龄、王维李白、王昌龄等友好交往,相互酬唱,驰名诗坛,他的诗,大多抒写田园情趣和羁旅愁思,意境清新,诗风恬静淡远,在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中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全句诗的意思是说,又回想起襄阳著名的诗人孟浩然。

“清诗句句尽堪传”,次句评介诗人。清诗,指孟浩然清新俊逸、流畅华美、不落俗套的诗篇。尽,都,全部。堪,能够,可以。诗人《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传,流传。《盐铁论·非鞅》:“功如丘山,名堪传世。”孟浩然以五言诗著称,“匠心独妙”,名重当时,李白在《赠孟浩然》

[1] [2] [3]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097.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没有相关杜甫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