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诗人的生计与诗歌——从杜甫《偶题》等诗说起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19:01
载入中…
 

诗人的生计与诗歌

——从杜甫《偶题》等诗说起

李杰玲   李寅生

杜甫的《偶题》一诗作于大历元年(766)的秋天,说的是作诗的苦乐心得,也说了漂泊无依的悲凉,说了生活的贫苦……..写到最后,愁情满怀: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前辈飞腾人,余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

。。。 。。。

。。。 。。。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  。。。。

。。。   。。。。

稼樯分诗兴,柴荆学士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忆黄陂。

不敢要佳句,秋来赋别离。

 这首诗给了我们一个疑问:贫困的生活使杜甫时常为生计发愁。但杜甫的诗歌创作从未中断过,并有不少优秀的诗篇流传于世。这些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更是艺术上的精品,这些诗歌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压力。杜甫是怎样在如此穷困潦倒的生活中,在为了生计而奔波的忙碌和哀愁中,创作出如此璀璨的诗篇的呢?杜甫一生饱经患难,居无定所,生活困顿,但是他对诗歌创作却始终坚持如一,并深有体会,这种体会比许多诗人要深刻真挚得多,没有呕心沥血的创作体验,是不会有杜甫如此深刻如此真实的体会的。

 杜甫诗歌的不朽价值,世人早有定论。陆游在《咏杜》诗里盛赞杜诗:“每读先再拜,若闻清庙瑟……天未丧斯文,杜老乃独出(1) 。自从其父杜闲在上任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不久后死去,杜甫就失去了经济支柱,正如现代诗人冯至说的:“他的贫穷由此开始”[2]。乾元二年(759),杜甫连盖一座茅草屋也都成为难以实现的奢望(见《遣怀》一诗,诗前有注解说:“(杜甫)时客秦州,欲于东柯谷西枝村寻置草堂而未遂”[3])。

杜甫的后半生,基本都是依靠各种各样的朋友的馈赠、资助才勉强生活下去的。但是杜甫始终没有放弃写诗,并且在最贫苦无助的时候,他还有优秀的诗篇问世。在上面提到的《偶题》一诗中,诗人清楚地表达了他为生计而发愁。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开垦荒地种菜种粮食,“稼樯分诗兴”。“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杜臆》解说道:“漂荡之中,安得复有佳句,但愁来则赋别离耳”[3]。贫苦无依的诗人仍然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并且仍热情地坚持诗歌创作,还有如此深刻的创作体验,确实让人惊叹。此外,杜甫诗中还有不少反映大自然绮丽风景的“清词丽句”,这些诗句是用轻快的语调来抒写的。最显著的例子大概就是《江畔独步寻花》。有学者认为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写景之作,以刻画入微色彩浓丽而著称”,这首诗“渲染出了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展示了杜甫对“大自然的赞美”[4]。常常为生计所苦的诗人拥有怎样的心态,可以如此诗意地赞美和欣赏自然风光?

杜甫漂泊无依的后半生曾辗转流落到许多地方,在大历元年(766)四月至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居住。中间虽经几度迁移,但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杜甫贫苦的流浪生活中唯一能基本解决全家温饱问题的一段时期,也可以说是他贫困的后半生中“最富有”的一段时期,因为他不仅有了草堂和田地,解决了全家的温饱问题。另外,他还有数名仆人。这从他的夔州诗里可以找到证据,下文将作详述。这段时期杜甫的创作成果甚丰,值得关注,他在夔州近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约占全集诗歌的“七分之二”5 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杜甫流落到夔州之前的生活。

——————————

作者简介:李寅生,广西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杰玲(女),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客夔州前的生计与诗歌创作

杜甫出生在一个具有“奉儒守官”的传统的官僚家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不仅担任官职(膳部员外郎)还长于诗赋,与李峤、崔融和苏味道同为“文章四友”。杜甫一直以此为荣,由此把诗歌创作看作家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他曾教导儿子杜宗武;“诗是吾家事”。所以为官和作诗可以说是杜甫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

杜甫的童年,青年时期是在吴越与齐赵的漫游,与李白相识的时期,直至长安十年求官问职(约在746年开始长安漫游,当时杜甫大约35岁)。这段时间,杜甫的主要活动就是读书、考试和交游。其间杜甫结了婚。杜甫在长安漫游时虽己进入中年,但仍未谋得一官半职,第一次科举考试未被提名。杜甫这一时期的诗歌并没有流露出为生计发愁的意思,青年的杜甫意气风发,像当时许多青年文人一样,时不时饮宴作乐,我们可以在他早期的诗歌里看出他早年基本是过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如《题张氏隐居二首.二》中说:“归醉每无愁”,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杜甫的逍遥自在,杜甫后来在《壮游》诗中回忆过去的生活时也承认;“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天宝五载(746年),公归长安”6  杜己年近35岁,这时他还没有自己谋生,那么他漫游吴越齐赵,与友人交游,长安求官问职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他的盘缠,还有他的家庭开支(据冯至推测,杜甫可能是开元十九年,即741年左右结婚的)——粗算一下也知道,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是从何而来的呢?当时杜甫的父亲杜闲还在奉先(今陕西乾县)任县令,我们可以推测杜甫35岁之前所有的开支费用,主要是依靠他父亲,此外还有一些亲友的资助。如杜甫漫游江南时,就有一个叔父杜登任武康(浙江湖州)县尉,可见他漫游江南并非“没有人事上的因缘”[7]  杜闲“在奉天县令的任上不久便死去”[8] ,杜甫在长安没有谋到官职,又没有经济来源。“他的贫穷由此开始”。[9]

  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里诉说了他的贫寒无肋和痛苦的心情。杜甫在长安一带流浪,失去了经济来源的他衣食无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杜甫为了衣食,不得不追随官员和贵族,为他们吟诗作赋。杜甫想方设法求取一官半职,向许多权要求助,希望能得到援引,但都一一落空。杜甫的生计更加窘迫,且在天宝十年(751)秋病倒长安,杜甫不得不写诗给各种各样的朋友诉说自己的苦境,希望得到接济。这时他的诗句里充满了忧愁、悲凉和无助。同时,由于在长安接触官僚贵族较多,杜甫更加真实地看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底层人民的痛苦,虽然当时杜甫还对官僚统治阶级存在一定的幻想,并还在努力争取进入官僚阶层,但他在诗句里已经表现出一些批判的锋芒和对现实的不满;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nb

[1] [2] [3]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27.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从刘华蝝《秋兴八首》看当代
美妙迷人的音乐流淌在杜诗里
杜甫律诗中宏大意象群的生成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