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首: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这最后一首是“有所思”的第四个内容,不能简单地看做回忆往时个人的游乐之事 ,因为老杜是不会在 “天风海涛,金钟大镛”的景象后面挂上一条细小而软弱的蛇尾的。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首联叠用四个美景地名:昆吾山、御宿川在长安南,皆在汉武帝所开的上林苑内,乃长安至渼陂必经之地。紫阁峰,终南山之别峰,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渼陂在紫阁峰北阴,因鱼美得名,四周高峰环列,池面碧波荡漾,山光水影,风景十分优美,如泛舟湖上,可穿行于峰巅之间,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情趣,其乐无穷。杜甫年少气盛之时,曾多次游赏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叶嘉莹教授认为:“此联原以为写渼陂附近之香稻、碧梧为主,而鹦鹉之啄余,凤凰之栖老,不过形容稻、梧之美盛耳,并非实有之物也。”〔9〕我赞同这种看法,此联的确是形容天子上林苑中渼陂一带物产之丰美,林木之茂盛,并极言其珍贵而已。”〔10〕
首联写了美景,颔联写了美物,颈联自然又写美人。“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春天里,姑娘们一起结伴来此踏青采花,互相馈赠。诗友亲朋如仙侣同舟,移棹夜游,乐而忘返。这是一个多么靓丽美好、自由和谐的景象啊!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太平盛世作保障,这景象能存在吗?这就是杜甫心中的最崇高、最理想的境界。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喜欢子路“好武”的想法,也不肯定冉有的“衣食足”的目标,对公西华“唯礼是从”的方向也表示遗憾,他唯独赞成曾皙关于和谐社会的理想:“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这种景象哪有战争,只有和平;哪有贵贱,只有平等;哪有贫穷,只有小康。杜甫的诗作描述的景象比曾皙还美百倍,孔子如果知道儒家的理想在杜甫的诗作里发挥到顶天的高度,一定会高兴得蹦起来,竖起大拇指夸赞。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上联用形象的词句对自己一生的追求来了个豪壮的总结:“彩笔”,五彩斑斓卓越之笔;“干气象”,堪与山水争奇斗艳而凌云其上;结合以上分析,是说我杜甫用诗歌来惊天地泣鬼神,表达了人间最崇高最美好的追求。下联陡然转到描述现实的悲苦之中,既是总结点明全诗的情感线索,也是总结一生凄苦的遭遇,如果对此句理解仅限于此,是很容易误解为“消极”和“消沉”的。我们必须通过字里行间的分析,见到其精深磅礴:“白首”从少到老心志不变,白发稀疏精神犹在;“吟望”仰头吟诗,倾诉理想和期待,给人一个立身不屈的英雄形象;“苦低垂”看似与“吟望”相矛盾,实际上是一致的,是苦于重压不得已的低垂,他想努力抬头“望京华”,却被现实的黑暗所不容,贬斥,排挤,谋害,兵祸、饥荒、“万里悲秋”,“百年多病”,“诗人杜甫的负担,实在太沉重了。他‘一生不自保’,却要‘一洗苍生忧’!他给予我们的印象,不是软弱,而是顽强;不是可怜,而是可敬。”〔11〕
这里一“壮”一“悲”相互映衬,相因为果。“壮”是导致“悲”的原因,屈原在《涉江》里就说:“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杜甫与屈原的身世经历是多么的相似。“悲”又是“壮”的基石,正是有大悲才有大悟,在悲的深厚上面耸立着“壮”的高远。
现在回头来审视曹慕樊教授的看法,他认为《秋兴八首》“内容消极”、“思想消沉”,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他没有正确把握“悲壮”这一情感主线,把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误读为消极低俗的赘文滥词。我们很不希望这种认识影响了诗圣的形象,更不希望继续影响学杜之人。
至于胡适先生的偏辞,要么他是处在“五四”时期,为了提倡“白话文”而彻底否定包括格律诗在内的旧体诗,拿《秋兴八首》开刀,臆说它“只是一些失败的诗玩意儿”,这还可以原谅;如果并没细读,只是随手拈出几个“悲呀悲”的词语而加于妄说,只能证明他与杜甫的崇高思想相距甚远,有蚍蜉撼树之嫌。
通过赏析《秋兴八首》这一悲壮的长歌,本人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正是由于《秋兴八首》的感情基调是悲壮的,他表达的爱国思想才那么崇高壮丽,他描述的景象才那么恢弘壮阔,他选择的词语才那么富丽多彩,他使用的修辞手法才那么得心应手;该壮的时候,可以浪漫得轰轰烈烈,该悲的时候,可以蕴蓄得呕心沥血。它的确称得上诗史中“力扛九鼎,勇夺三军”之作。
注释:
〔1〕曹慕樊:《杜诗杂说》p225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年
〔2〕胡适:《白话文学史》p221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3〕(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p461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4〕转引自《中国历代诗歌鉴赏辞典》p480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
〔5〕〔11〕载《秋兴》p24、p13夔州杜甫研究会期刊:2005年第1期
〔6〕〔10〕刘友竹:载《秋兴》p53、p56夔州杜甫研究会期刊:2006年1.2合期
〔7〕(唐)杜甫著/(清)钱谦益笺注《钱注杜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8〕(唐)杜甫著/(明)颜廷榘笺注《杜律意笺》:齐鲁书社: 1997年
〔9〕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p400: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责任编辑:谢相尚
上一页 [1] [2] [3]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