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悲壮的长歌——试析杜甫《秋兴八首》的感情基调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19:15
载入中…
 

 

悲壮的长歌

 

——试析杜甫《秋兴八首》的感情基调

 

                         刘厚政

 

摘要:《秋兴八首》的感情基调定位十分重要,定位“悲伤”者,就很容易迷惑到消极、消沉,甚至失败。定位“悲壮”者,自然会欣赏到其“天风海涛,金钟大镛”的才气和积极奋进的思想内容。杜甫在诗中彰显了建功立业的抱负,对和谐社会的期待,对艰难环境的抗争,从头至尾都辉映着一颗壮烈的爱国之心。

关键词:《秋兴八首》 感情基调 定位 悲壮 影响深远

 

历来的杜诗研究者都认为《秋兴八首》有很深的“悲”的抒情成分,但究竟是“悲伤”,还是“悲壮”,这一“伤”一“壮”的差别,直接影响着我们对诗的理解,影响着我们对诗感悟的层次。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慕樊(已故)认为:“我看秋兴应该重新评价。它是形式和内容不相称的。秋兴的辞藻是及其华丽的,章法是严密的,对属是精工的。但是内容是消极的。是回忆,而不是反映现实。”“内乱不已,亲故凋谢,出处艰难。看不到一点光明前景。生活平静反而使人消沉下去。反映到诗里来,就只有回顾,而没有前瞻。连成都时期的情绪都赶不上。这就是《秋兴八首》殊无慷慨之气的原因。”〔1〕

《秋兴八首》在“怀、恋、吊、伤”方面的确有较多的叙述描写,如“他日泪”、“三声泪”、“秋江冷”、“沉云黑”、“入边愁”、“苦低垂”等,如果孤立片面地去读,也很容易认定《秋兴》无处不是悲伤。当年胡适先生对《秋兴八首》也有“辞藻是及其华丽的,章法是严密的,对属是精工的。”偏辞,他说:“《秋兴八首》,传诵后世,其实都是一些难懂的诗迷,这种诗全无文学价值,只是一些失败的诗玩意儿而已。”〔2

然而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秋兴八首》是慷慨悲壮,积极进取的。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其才气之大,

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3〕此语先说《秋兴》概

括了老杜悲壮的一生,再夸“才气之大,笔才之高”意境壮阔,虽然没有明说感情基调是“悲壮”,但我们从“天风海涛,金钟大镛”的形容中已能明显的感觉到壮烈的存在。

清佚名《杜诗言志》说:“唐人七律,以老杜为最,而老杜七律,又以此八首为最者,以其生平之所郁结,与其遭际,暨其伤感,一时荟萃,形为慷慨悲歌,遂为千古之绝调。”〔4〕近人夔州杜甫研究会的王大春、李江二位先生在《杜甫〈秋兴八首〉试解》中评说:“诗人流寓夔州,因秋兴感,宣泄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和伤逝怀旧、悲秋叹老的的思想感情。格调悲壮,意境深闳,堪称杜甫七律的裘领。”〔5〕这也是合情理的理解。

 

面对命运的不公,“悲伤”自然是消极的无奈的;“悲壮”却是积极的,不屈不挠的。本人认为:《秋兴八首》的感情基调是悲壮的。壮就壮在他忧国忧民的痛苦在不断加深,壮就壮在他建功立业的抱负更加彰显,壮就壮在他对国泰民安和谐社会的期待更加急切,壮就壮在面对艰难苦恨敢于抗争。下面我们根据八首诗的意境加以试析:

第一首: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动荡不安的前途。 诗人先通过惊天动地的肃杀秋景来渲染内心的勃郁不平之气,然后用“催”和“急”来振荡内心的极度不安,为什么呢?原来是“ 孤舟一系故园心”。

“孤舟一系故园心。”故园,指长安。杜甫的老家在巩、洛,有别业在长安,他在长安居留过十年之久。那么,心系故园,就是心系国都,就是向往到那能使他施展才能抱负的地方去,“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系”表明了杜甫的向往和追求坚定不移。

囿居在荒远的夔州,面对险恶的形势,仍然坚守心中那一份难于实现的信念,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多么的悲壮!

 

第二首: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 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

“ 每依北斗望京华。”照应了前面的 “孤舟一系故园心。”“每”说明夜夜如此,而“孤城落日斜”“三声泪”“隐悲笳”说明仰首遥望京华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郁闷和惆怅。

“八月槎”:古代传说海通天河,海边年年八月有浮槎(木筏)来去,从不失期。有人乘槎而到天河。又《荆州岁时记》载:汉武帝命张骞穷河源,乘槎而至牵牛、织女处,随后返回朝廷。这里融合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意在以张骞比严武,以通天河比还朝廷。杜甫以工部员外郎身份作严武参谋,就能说“奉使”。严武死在成都,还朝的打算落空了,失去了为国效力的机会,所以说“虚随”。

“画省香炉违伏枕。”“ 画省”指代朝廷,“香炉”指代工作时日,“违伏枕”大意是失去在朝廷里的工作是由于自己卧病伏枕,其实这是委屈之言。按杜甫罢官,乃由于肃宗的贬斥、代宗的疏远,皇帝可以找任何理由赶走不喜欢的忠臣。

尾句“已映”以景物之变化,喻时间之飞逝。“请看”一语,是请当权者看,请有良心的人看,除了冷落的诗人自己明白,实际上有谁来看呢?貌似客气的语言中压缩着委屈和怨愤,类似后人辛弃疾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第二首的中心意思是一生都在急切地期待回京,仍然把自己看作是国家的有用之才。杜甫用神话典故也好,回顾朝中往事也罢,都是在彰显自己的政治期待,为国为民的责任感使他从内心强烈的呼唤:我老杜的时日已经不多了,难道你们还没有想到任用我这个有作为的忠臣吗?面对失信的朝廷,无情的社会,他在沉痛中仍然维持着那一份悲壮的期待心。

 

第三首: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

此首诗变化着用了三处对比,但万变不离其宗,仍然是把“悲壮”情感,崇高的追求放在首位的。

几个叠音词“日日”“泛泛”“飞飞”,把看起来美丽的景象变成了一种令人厌烦的心理负担:每天面对美丽的山色,独自一人寂寞惆怅;渔船啊,你本该歇息了,为什么还在江中飘来飘去;燕子啊,这已是深秋时节,为什么还不南归,故意在我面前飞呀飞的。——这里的环境和心境的对比,说明了什么呢?一般的分析认为还是表达了急切的回京的愿望,然而本人认为这里传达的是一种错乱,心理的错乱,季节的错乱。这种“错乱”为表现“命运不公”作了强烈的烘托。

照应着以上错乱,诗人把自己比作匡衡和刘向。西汉经学家匡衡上疏指陈时政得失而提升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西汉经学家刘向,刘向为宣帝讲授六经,成帝即位后又升为高官。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营救房琯,主持正义,不但不被看好,结果反遭贬斥,所以说“功名薄”;杜甫出身儒学世家,满肚学问想为君王所用却被赶出朝廷,流离失所,所以说“心事违”。——这里举出两个功成名就的古时学者文人与自身对比,反衬出自己不得圣君,生不逢时的怨愤。

尾联大意是说:少年时期的同学,大多已成为京城的豪贵,他们衣轻乘肥自鸣得意,恬不知耻地占据着朝廷的高位。诗人与同时同学之人对比,揭示了自己命运不济的原因一不是豪门贵族纨绔子弟,二不是只顾自身富贵阿谀奉承的小人人。“多不贱”“自轻肥”以反讽的手法揭露了京官的庸俗腐败,暗示了长安变乱的原因。

此首诗一直用对比反衬自己的不公命运,并以此证明一生的悲壮。正如屈原《涉江》中说:“阴阳易位,时不当兮。”“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却是最贫寒、最落魄的人,这是一种悲哀,然而正是这些最贫寒、最落魄的人才是最忧国忧民的忠臣,这又的确称得上悲壮。

 

第四首:闻道长安似弈棋, 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 征西车马羽书驰。, 故国平居有所思。

[1] [2] [3]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37.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悲壮的长歌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