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分:各有一份。犹言各有各的生命。这种鱼是长不大的,但它们各有各的性命。这两句体现了诗人的仁爱之心,有万物一体之意。中四句叹息白小的悲惨命运:白小虽小,但同属于水族,可竟不幸而被当地居民当作菜肴食用;到菜市场一看,真让人眼花缭乱,白色的鱼象银花飞舞,倒进筐里象雪片似的飘忽轻灵。三四两句形容其小,五六两句形容其白,“语甚松秀”。末二句谴责捕鱼者的贪婪:白小毕竟是大自然的产物,可人们为什么连鱼卵都不放过,这难道不有伤于“义”吗?“生成”,照应第一句“分命”,谴责对幼小生命的残害。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有感于统治阶级为筹措军晌,对百姓诛求无度:“诛求者无艺,伤民困也。自军兴晌急,孤嫠(lí 寡妇)不免追呼。讽切时弊之言。虽云微命,亦荷‘生成’,奚至‘尽取’乃尔!大旨如此。” (蒲起龙《读杜心解》)
又有人认为是讽刺夔州民俗的不仁:“黄鱼以长大不容,白小以细微尽取,不幸生夔,大小俱尽,以叹民俗之不仁也。” (卢世潅《杜诗胥抄馀论》)
这首诗精切奇妙,别具一格。
这组诗,以生活中的琐事为题材,借题发挥,赋于深意,任意挥洒,思想艺术俱佳。
前人评价说:“前后咏物诸诗,合作一处读,始见杜公本领之大,体物之精,命意之远。说物理物情,即从人事世法勘入,故觉篇篇寓意,含蓄无限。” (黄白山)联系诗人的生平,这个评价是很中肯的。
诗人写这组诗时,已是55岁了。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宏图伟愿已不能实现了,于是,他静静地思考自己的一生,总结自己的一生。在这总结中,有对才士失路的哀叹:“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有对摧残人才者的控诉:“世人怜复损”,“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有对自身孤独无绪漂泊生活的倾诉:“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有对无情无义之人的指责:“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有对漂泊谋食之感的痛苦回忆:“却思翻玉羽,随意点春苗。雪暗还须落,风生一任飘”;有对统治者贪婪本性的揭露:“衣冠兼禽兽,饕餮用斯须”;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有对世人不讲信义和残害生灵不义行为的谴责:“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惭”,“生成犹拾卵,尽取义何如”。
真是“篇篇寓意,含蓄无限”。
上一页 [1] [2] [3]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