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名人论杜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20:24
载入中…
 

 

名人论杜集锦

 

 

 


王安石论杜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李)白之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至于甫,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绮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酝藉若贵介公子者。盖其诗绪密而思深,观者苟不能究其阃奥,未易识其妙处,夫岂浅近者所能窥哉?此甫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元稹以谓兼人所独专,斯言信矣。

(摘自王安石《豚斋闲笔▪丛话》)

 

陆游东屯缅怀杜甫

 

少陵,天下士也。早遇明皇、肃宗、官爵虽不尊显,而见知深,盖尝慨然以稷契自许。及落魄巴蜀,感汉昭烈、诸葛丞相之事,屡见于诗,顿挫悲壮,反复动人,其规模志意岂小哉!然去国浸久,诸公故人熟视其穷,无肯出力。比至夔,客于柏中丞、严明府之间,如九尺丈夫俯首小屋下,思一吐气而不可得。予读其诗,至“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之句,未尝不流涕也。……少陵区区于仕进者,不胜爱君忧国之心,思少出所学佐天子,兴贞观、开元之治,而身愈老,命愈大谬,坎壈且死,则其悲至此,亦无足怪也。

(摘自《渭南文集卷十七▪东屯高斋记》)

 

元好问谈少陵自有“连城壁”

 

窃尝谓子美之妙,释氏所谓“学至于无学” 者耳。今观其诗,如元气淋漓,随物赋形;如三江五湖合而为海,浩浩瀚瀚,无有涯涘;如祥光庆云千变万化,不可名状。固学者之新以动心而骇目。及读之熟,求之深,含咀之久,则九经百氏古人之精华所以膏润其笔端者,犹可仿佛其余韵也。夫金屑丹砂,芝术参桂,识者例能指名之;至于合而为剂,则君臣佐使之互用,甘苦酸咸之相入,有不可复以金屑丹砂、芝术参桂而名之者矣,故谓杜诗为无一字无来处,亦可也;谓不从古人中来,亦可也。前人论子美用故事,有著盐水中之喻,因善矣;但未知九方皋之相马,得天机于灭没存亡之间,物色牝牡,人所共知者为可略耳。

(元好问《杜诗学引》)

 

元好问谈杜诗的极至境界

 

方外之学有“为道日损”之说,又有“学至于无学”之说,诗家亦有之:子美夔州以后,乐天香山以后,东坡海南以后,皆不烦绳削而自合,非技进于道者能之乎?

(《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六)

 

文天祥谈杜诗为人情性中语

 

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我言之,日玩之不置,但觉为吾诗,忘其为子美诗也,乃知子美非能自为诗,诗句自是人情性中语,烦子美道耳。子美于吾隔数百年,而其言语为吾用,非情性同哉!

……

昔人评杜诗为诗史,盖其以咏歌之辞,寓记载之实,而抑扬褒贬之意,粲乎于其中,虽谓之史可也。余所集杜诗,自余颠沛以来,世变人事,概见于此矣;是非有意于为诗者也;后之良史,尚庶几有考焉。

(摘自文天祥《集杜诗自序》)

 

黄宗義论杜诗

 

今之称杜诗者,以为诗史,亦信然矣。然注杜者,但见以史证诗,未闻以诗补史之阙,虽曰诗史,史固无藉乎诗也。

(《南雷文定▪前集卷一▪万履安先生诗序》)

少陵体,则黄双井专尚之,流而为豫章诗派,乃宋诗之渊薮,号为独盛。

[1] [2] [3]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77.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名人论杜集锦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