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没有一首不是如此的。譬如在夔州作的《登高》一首: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又何尝不然。总之,人的性情,就古今一样的,所用的几个字,也不过有多少之分,大抵也差不到几千几万。而严沧浪所说的“诗有别才,非关学也。”几微之外,是在诗人的能用决窍,运古常新的一点。
(摘自郁达夫1934年10月《谈诗》一文)
闻一多推崇李杜
闻一多非特擅长新诗,旧诗亦复工稳。其留学美国时有绝句云:
六载观摩傍九夷,吟成鸠舌亦堪疑。
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作旧诗。
又有七律云:
艺园前途正杳茫,新陈代谢费扶将。
城中戴髻高一尺,殿下垂裳有丈长。
求福岂堪争弃马,补牢端为救亡羊。
神州不乏他山石,李杜光芒万丈长。
诗中“唐贤读破三千纸,”乃倒装句。意为读破唐贤三千纸;“勒马回缰作旧诗”云云,推崇旧诗,其意甚明,闻氏晚年不复作新诗,而间有旧诗问世,其职此之故乎?七律一首,细绎其意,似为论诗而发。“艺园前途正杳茫”,感于五四以来诗坛之混乱也;“新陈代谢费扶将”,谓原拟以新诗取代旧诗而终不如愿也;“城中戴髻”,“殿上垂裳”,痛惜某些作者之徒逐时髦也;“争弃马”,斥拾欧美之唾余以自诩也;“救亡羊”盼能有以匡其失也。结句“神州不乏他山石,李杜光芒万丈长,”谓当自我国文学遗产中吸取营养,与前诗“勒马回缰作旧诗”之旨尤相吻合。动谓旧体可废者,盍其鉴诸!
(摘自陈浩生《民国诗话》)
张澜狱中巧用杜句撞诗钟
张澜、蒲伯英、罗纶诸公辛亥在赵尔丰狱中时,蒲倡撞诗钟,句中须嵌“青、黄、赤、白、黑”五字,题出,久无应者。或问蒲有无成竹,蒲以无对。张乃从容曰:“适得一联,或可塞责。”众环请之,张曰:“黄州赤壁东坡赋,黑塞青林太白诗,如何?”众闻,无不叹服。盖上联以东坡(时任黄州太守)《赤壁赋》立意,下联选自杜甫《梦李白》诗之“魂求枫林青,魂返关山黑”二句,而将“青、黄、赤、白、黑”五字巧嵌其中,非饱学捷才不能办也。
(摘自任乃强《张澜先生轶事》)
冯至谈杜诗里的辩证法
杜甫遗留给我们许多忧国忧民的名篇和感慨身世的绝唱,他也写了不少歌颂自然的隽永的诗句。我很欣赏《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开端的四句:“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天欲今朝雨,山归万古春。”这四句诗我常反复吟诵,觉得意味无穷。杜甫以他饱经忧患的衰老之年还能这样锐敏地观察自然世界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一上一回新”显示了宇宙万物无时不在变化;“山归万古春”又说明春天必定归来的规律,不因任何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冯至《祝〈草堂〉创刊并致一点希望》)
张秀熟谈杜甫寓蜀
杜甫一生,在蜀中流寓最久;杜甫诗篇,亦以在蜀为盛。寓成都有草堂,寓夔府亦有草堂,蜀已成为工部第二故乡,离夔东下,犹时想念。工部垂老不忘蜀,蜀之人亦不忘工部,海内外有客来蜀,亦未尝不欲一游草堂;甚至谈蜀必侈谈工部,谈工部必想望蜀,蜀之名已与工部之名相联系,相互照耀于史册。
(摘自张秀熟《草堂》发刊词)
上一页 [1] [2] [3]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