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古城书法创作谈
潘和志
2010年8月,我应邀为白帝城风景区复建的古城墙、依斗门城楼书写夔州古城。如何体现和表达夔州古城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在精神气质、外部造型特征?压力大,我非常慎重,用不同字体和书法的各种表现手法写了二十几通仍不满意,搁笔在画室静思了三天。查资料,看影碟,找辞海,翻字帖,想从中捕捉到一丝丝信息,但结果有些失望。
一日,我在画室睡着了,梦忆儿时的老县城,一群小伙伴在大黄桷树下玩老鹰抓小鸡,古街道香喷喷的小吃谗得我直流口水,城墙上小伙伴捉迷藏像放电影在脑海晃过,那小小的城墙砖,城墙石历经沧桑,古城依然挺拔。突然一声巨响,古城古街没有了,惊得我一身冷汗… … 猛然间,老城印象在我脑海里有了些不成张片的东西,夔州古城在我心中有了雏形。于是我拿起笔在墨缘阁泼墨挥洒,满地满墙的夔州古城。
一个星期过后,再看我的书法作品,但我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站在阳台上,遥望着夔门的月亮,“三尺白布四两麻,拉起船儿走天下……”三峡纤夫谣的歌声在我耳边想起,又使我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乘着小木船过瞿塘峡的情景:小木船吃力地在河床上行进,船底不时发出吱吱的擦石声。一群光着身子的男人,身背长长的拉船纤绳,只听舵工一声吆喝“过滩啰”,这群汉子齐刷刷地跳进河水扑向岸边,“吆哟嗬嘿!”奋力地拉着船,纤绳在这群夔门汉子的皮肉上陷进去了,脸几乎贴进地面,手脚并用一步步艰难地向滩口进发……一个大浪朝着这群男子猛扑过来,撕咬着拉纤人,汉子们雕塑般定格在浪涛中,巍然不动。风声、雨
————————————————————
作者简介:潘和志,重庆市奉节县文化馆干部。
声、涛声、号子声此起彼伏,多么动人振憾心灵的场面,夔门汉子的豪放,雄劲,坚韧,不正是我作品最最需要的么!夜深人静,墨缘阁是那样的温馨。我铺开宣纸,拿起笔来,顿觉激情四射,心中早已成熟的作品跃然纸上,痛快极了。——“夔州古城”一气呵成!
夔字我有意将上部的横缩小,意为无须遮挡,光着身子任你风狂,中间的自被风浪倾斜,右边的已抵紧撑住,壮实有力的撇捺稳住阵脚,坚如磐石。州字是夔门汉子在风浪中定格的形象,强壮有力的六笔画呼应抱团,你看前面的人(第二笔画)被风浪打得险些倒下,后面的人(随后笔画)挺身抵住,前赴后继,不畏艰险,犹如江河中流砥柱。古字我用破笔法将它处理成年痕浸蚀,残缺不全,表现了古城的岁月沧桑。城字笔力劲健,厚重雄强,点画呼应,青春阳光。这两米长的“夔州古城”巨幅书法作品历经半月终于完成。目前此幅作品已刻碑上石,供游人欣赏。
二Ο一Ο年十月于墨缘阁深夜
附作品“夔州古城”(作品6844)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