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康熙赐诗傅作楫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21:43
载入中…
 
在《雪堂诗序》中写道:

     顾乃贞如白璧,忽遇缁尘;直似朱丝,见嫌曲木。余既负薪河畔,君亦漂

梗边方。共此羁怀,能无浩叹!于焉南冠琴韵,凄凉铁岭峰头;西陆蝉声,惕

息银州境内。此蛮溪椰暗,深卫公过岭之愁;而小圃雀翔,起苏子居黎之祝也。

迩因寇犯西陆,自干薄伐;君遂书呈北阙,愿效前驱。维时公子王孙闻声者 ,

愿随 櫜踺;驼醑骆米接迹者,争馈壶浆。紫塞晓风,时写激昂之志;黄沙秋月

常摅 忠愤之怀。武侯转粟筹边,勋名卓绝,王粲铙歌入塞,气度沉雄。乃蒙温

旨以还乡,遂践前言而过舍。                                                                                                                                                                                                                                                                                                                                                       

康熙五十七年(1718),四川学政许汝霖(字宗伯)为傅作楫撰《雪堂诗序》,章藻功为之书跋。时许汝霖七十九岁,傅作楫六十二岁。[13]

 纵观傅作楫一生的官阶品秩,除七品知县以外,由御史从五品,升到左副都御史正三品,正好是御赐诗轴“赐巡视北城河南道监察御史加三级臣傅作楫”里的“加三级”。何况傅作楫初升御史时,傅作楫年仅四十,康熙帝只是对傅初步赏识,绝不会贸然为之赐诗。如果此时赐诗,署款“加三级”就讲不通了。只是在傅作楫多次擢升,又蒙冤昭雪,筹边建功之后,“蒙温旨还乡”之时,康熙帝对傅作楫的人品才学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才欣然命笔,为之赐诗,这才合乎情理。康熙在署款之先是费了一番心思的,他不直接写“赐左副都御使臣傅作楫”,而着意写成“赐巡视北城河南道监察御史加三级臣傅作楫”,反映了他对傅作楫从初识到深知的全过程。因此,可以断定,康熙帝是在傅作楫告老还乡时为之赐诗。

赐诗的意义何在

对康熙赐傅作楫诗的内容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是康熙抄写刘长卿的《寻张逸人山居》一诗时,写错了“空”、“定”两个字;一种认为是康熙着意将刘长卿诗里这两个字改为“青”和“意”之后赐傅作楫,改出了新意。应该说后一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何以见得呢?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康熙赐傅作楫诗是改用唐诗人刘长卿[14]的诗,这主要是因为刘长卿与傅作楫的生平极为相似:都作过御史,都被贬或遭遣戍,最后都得到昭雪。可见康熙事先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而且改写得恰到好处,足见康熙帝文学造诣之高深。从赐诗的内容可以看出是康熙在傅作楫告老还乡时所赐。康熙把刘长卿诗《寻张逸人山居》里“空山更有人家”改为“青山更有人家”,是因为康熙知道傅作楫的家在长江之滨,其东三峡雄峙,真可谓“危石才通鸟道”;其西青山逶迤,江边较为平阔,想必是一个“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好地方。把“空”改为“青”,成为“青山更有人家”,使宁静的环境和首句“危石才通鸟道”描写的险峻雄奇的崇山峻岭相映衬。这就和傅作楫将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时,产生的欢快心情相协调,也符合赐诗的命意。就是说,你回到风景雄奇秀美的家乡,那里既幽静,又不清冷,是安享晚年的好地方。把“定”改作“意”,是因为“桃园定在深处”中的“定”是“定然”的意思,是猜测,是推想。那是诗人刘长卿不知道张逸人究竟住在哪里,所以只有从周围环境去猜测,所以用“定”字。傅作楫告老还乡时,当然用不着猜想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所以改成“桃园意在深处”。“意在深处”是景物自身显露出来的情味,意思是说,故乡的山山水水都在欢迎你回到桃园般的家乡。并且还隐含着回家将有“童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温馨。

总之,改动这两字以后,诗的意境就与原诗完全不同,而且符合赐诗的命意。可以说,经过改动的诗是康熙在刘长卿原诗基础上的再创造。如果认为是康熙抄错了两个字,那么毛主席仿陆游《示儿》诗所作《告马翁》[15],谢觉哉仿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所作《讽吴佩孚》诗[16]岂不都是抄原诗写错了字么?

其实,早在一百年以前,夔州知府,后来在成都高等师范讲过“桐城义法”的方旭,任过四川大学、存古学堂前身——尊经书院代院长的杜翰藩,就已经对此诗轴作过认真的鉴定。他们的学识,不会不知道刘长卿的原诗,可是他们对此不但未提出过一点异义,而且还撰文说明,将其双钩上石立碑,这本身就是肯定。

注:

[1] 方旭(约1850—1938):字鹤斋,安徽桐城人,翰林出身,为“世家宿彦”,邛州直隶州知州,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四川省学务处提调,赴日本考察教育。三十年(1904)署夔州知府。注重教育,《广益丛报》赞为“振兴夔州中学,甚为热心,条理井然。”三十一年(1905)调离夔州。后执教于四川高等师范学堂,为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贤”之一。终年近九旬,著有《鹤斋诗存》。

[2] 杜翰藩:字嗣笠,万县举人,为傅作楫同年。光绪二十二年(1896)任温江教谕,后改调江西知县,未赴任。光绪二十八年(1902)代长尊经书院。三十年(1904)应方旭之聘,任夔州学务综核所总理,有《笠庵诗钞》。胡树猷曰:“嗣笠博雅工诗,并精篆刻书画,以乙酉(1885)拔贡生考取八旗官学教习,报满以知县用,亲老才高,未甘外任,改就今职(即代长尊经书院)。(引自《四川文史资料选辑》35辑第9页)

[3] 都察院副都御史:清仿明制,设置“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以整饬纲纪,纠正官邪,论政事得失。遇有重大案件,得与太常寺、刑部共审,称为“三法司”或“三枢”。都察院置左都御史(从一品)、左副都御史(正三品),另有右都御史与右副都御史,为外省督抚兼衔。又《光绪奉节县志》157页记傅作楫为“左副都御史”,而《傅公享堂记》为“右副都御史”,孰是?待考。

[4] 都宪:对都察院御史的尊称。

[5] 宸翰:帝王的书画手迹。

[6] 敕几清晏:敕,帝王的诏命。清晏,清静安宁。意思是君王在国事繁忙之余的休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203.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关于康熙六言诗轴的年代问题
康熙帝赐傅作楫诗轴年代考
康熙六言诗轴是赐予傅作楫的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