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诗圣诗豪在夔州——杜甫刘禹锡夔州诗比较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18:40
载入中…
 

诗   圣   诗   豪   在  夔  州

                        ——杜甫刘禹锡夔州诗比较

                             刘    书    东

 

    诗圣杜甫,世人皆知。诗豪为谁?刘禹锡与白居易为同龄人,都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且齐名于世,人称“刘白”。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由是刘禹锡便被尊为诗豪。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永泰元年(765)五月,杜甫携家人离开成都乘船东下,因病滞留云安约八个月。大历元年(766)四月到达夔州(今奉节县),直到大历三年(768)正月,离夔出峡,在夔州历时一年另十个月。杜甫在夔州留下了430余首诗,为其诗歌创作的巅峰之作。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元和十四年(819)秋,刘在连州刺史任上因其母卢氏卒而丁忧,扶柩北归洛阳。穆宗长庆元年(821),刘服丧期满,授夔州刺史。长庆二年(822)正月抵夔州刺史任,直至长庆四年改任和州刺史,八月离任,在夔历时二年另八个月。据卞孝萱著《刘禹锡年谱》(1963年中华书局版)统计,刘在夔作诗51首,文14篇。据陶敏陶红雨校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2003年岳麓书社版)编排系年,刘在夔作诗44首,文14篇。卞孝萱著《刘禹锡》(1980年上海古籍版)认为:

“纵观刘禹锡一生的创作的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永贞革新以前为第一个时期,永贞革新失败以后被贬谪的二十二年为第二个时期,贬谪生活结束以后的十五年为第三个时期。”还摘引清代吴乔《围炉诗话》卷三引贺皇公(裳)的话说:“梦得佳诗,多在朗、连、夔、和(按:原文作“苏”,误)时,作主客(郎中)以后,始自疏纵。”也就是说,刘的诗歌创作的高峰是他第二个时期的创作,所以说他的夔州诗作中应有其代表作。

杜甫与刘禹锡的出生相距60年,刚好一个花甲。他俩同为唐代人:一为盛唐时期,一为中唐时期;同为著名诗人:一为超一流诗人,一为一流诗人;同样在夔州为客较长时间,且均处于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留下了不朽的名著。因此,将杜甫与刘禹锡在同一个朝代的相同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下产生的诗歌做一比较,或将有所斩获。

也许是各自身份不同吧:杜甫乃一垂老的布衣,刘禹锡乃都督夔州军事、守夔州刺史;一是有闲之身,以诗歌创作为日课,一是军政要务在身的一号首长,只能以诗歌创作为业余爱好,刘禹锡夔州诗作仅为杜甫的十分之一。刘作少,是较杜甫高产而言,也还是有数十首,且品种较全,可窥一斑而见全豹。杜甫夔州诗的研究文章多多,不必赘述。我们试以刘禹锡夔州诗为主打,来反观杜甫同类诗作,比照品味,以期有所启迪。

 

                    山   川   感   悟

 

大凡初来夔州之人,第一印象当然是奇险的三峡、雄伟的夔门。一般人免不了啧啧赞不绝口,迁客骚人则免不了赋诗作文以记之。我们试看刘禹锡乍到夔

州对山川的感悟。

始至云安寄兵部韩侍郎中书
白舍人二公近曾远守故有属焉
 
天外巴子国,山头白帝城。波清蜀尽,云散楚台倾。

  迅濑下哮吼,两岸势争衡。阴风鬼神过,暴雨蛟龙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刘书东,重庆市奉节师范进修学校高级讲师

 
  硖断见孤邑,江流照飞甍。蛮军击严鼓,笮马引双旌。
  望阙遥拜舞,分庭备将迎。铜符一以合,文墨纷来萦。
  暮色四山起,愁猿数处声。重关群吏散,静室寒灯明。
  故人青霞意,飞舞集蓬瀛。昔曾在池,应知鱼鸟情。
   我们一看题目“始至云安”,就以为作者是在云安(现云阳县)所作。《新唐书·地理志四》称“夔州云安郡”,故云安即指夔州。古人称地名,常用借代法。其实刘禹锡来夔是溯三峡而上,不可能先到云安(云阳县)再返回夔州(奉节县)。不要小觑这点常识,往往还有人会产生误解。

刘禹锡是长庆二年正月溯江而上抵达夔州。时至隆冬,三峡山寒水瘦。穿三峡而过,仿佛置身天外,白帝城雄踞山头,连楚襄王所游之巫山阳云台(楚台)也显得低矮。奔腾咆哮的激流、争高直指的两岸险峰,峡风怒吼如鬼哭狼嚎,暴雨激射如蛟腾龙吟。终于“硖(通峡)断见孤邑,江流照飞甍”,抵达夔州。真是“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李白《蜀道难》)终于到达目的地,该驰然而卧,松口气了吧。不,还得接受地方群僚的迎接礼仪,验证文书,接手公务。凡此种种,忙得晕头转向。直至“暮色四山起,愁猿数处声。重关群吏散,静室寒灯明”。这时候,才定下心来,思念“近曾远守”的友人。注意,诗题为“寄兵部韩侍郎、中书白舍人”。元和十四年,韩愈上疏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量移袁州刺史。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又,元和十年,盗杀武元衡,白居易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贬江州司马。十三年冬,量移忠州司马。召还京师,拜司马员外郎,转主客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转中书舍人。作者写这首诗是寄赠韩愈和白居易,他俩曾遭贬远守,虽如今在京辉煌,但“昔曾在池篽”,故“应知鱼鸟情”。篽:养鸟的藩落,在池篽,喻被拘囚。鱼鸟情:意为如池中之鱼笼中之鸟的感受。刘禹锡受王叔文集团改革失败之累,是被贬的“八司马”之一,授夔州刺史仍属贬责之列。

前人说,“刘禹锡诗以意为主”。(《四溟诗话》卷一)从以上阐释我们可领悟:作者状写三峡险恶,暗喻政治黑暗凶险;描写旅途艰险,也暗示仕途风险坎坷;实写四山孤邑,礼仪约束,公务缠身,也是指人在官场,如处牢笼,身不由己,任人摆布。其所见所闻所感,无不与现实挂钩。紧贴现实,也算是作者对三峡的一种感悟吧。这首诗虽未见后人的称道推举,却也是写得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直至篇末点题,纯然一有我之境,不愧为诗豪之作。

杜甫不乏状写三峡(特别是瞿塘峡)的名篇名句,散见于多首诗作中。但他是沿江而下来到夔州,无法领略逆江而上三峡的全过程。我们试看一首杜甫专写三峡的诗。

 

                 瞿   唐   两   岸

三峡传何处, 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 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 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 愁畏日车翻。

这首诗就不同于刘以移步换形的手法写三峡。杜甫是以一个固定的视角来观察瞿唐峡。首联总写瞿唐乃三峡门户。颔联状山之高水之深。颈联写因山高水险,古稀动物得以潜藏。尾联写峡中昏暗,似乎推日车的羲和也害怕车翻而避之。这首诗较客观的状写(虽有夸饰),形成一种无我之境。刘与杜的两种不同境界的描写,不过是各自游览的方式和感悟不同罢了,不足为怪。杜甫也有不少带主观色彩的三峡诗句,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怀    古    感    兴

诗人发思古之幽情为必不可少的内容。夔州乃刘备永安宫托孤之地,自然会成为迁客骚人吟咏的主要题材。我们先试读刘禹锡的《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这是一首知名度极高的咏古诗。首联肯定刘备的英雄气概。颔联歌颂三分天下,志在恢复汉室的雄心。颈联概叹虽有诸葛辅佐开国,却遇阿斗不贤。尾联叹惋蜀亡的悲哀。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13.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诗圣遗作《夔州歌》,谜人附
诗圣杜甫的围棋缘
“至圣”和“诗圣”与“三”
诗圣杜甫为何如此“依望”?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