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诗圣诗豪在夔州——杜甫刘禹锡夔州诗比较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18:40
载入中…
 
  惊走且顾,群雉声咿喔。红焰远成霞,轻煤飞入郭。
  风引上高岑,猎猎度青林。青林望靡靡,赤光低复起。
  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夜色不见山,孤明星汉间。
  如星复如月,俱逐晓风灭。本从敲石光,遂至烘天热。
  下种暖灰中,乘阳拆牙孽。苍苍一雨后,苕颖如云发。
巴人拱手吟,耕耨不关心。由来得地势,径寸有馀金。
这首诗如实描写了当时一种极为落后的畲田土风。范成大《劳畲耕序》言:“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也就是放火烧荒,然后下种,俗称种懒庄稼,望天收。作为行政长官,不积极引导,力求改变恶风陋习,只是轻描淡写地指出“巴人拱手吟,耕耨不关心”,这是远远不够的。杜甫对类似这种陋习则是持批判态度。请读他的夔州诗《火》。
楚山经月火,大旱则斯举。旧俗烧蛟龙,惊惶致雷雨。
  爆嵌魑魅泣,崩冻岚阴,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
  青林一灰烬,云气无处所。入夜殊赫然,新秋照牛女。
  风吹巨焰作,河棹腾烟柱。势俗焚昆仑,光弥洲渚。
  腥至焦长蛇,声吼缠猛虎。神物已高飞,不见石与土。
  尔宁要谤,凭此近荧侮。薄关长吏忧,甚昧至精主。
远迁谁扑灭,将恐及环堵。流汗卧江亭,更深气如缕。
这首诗写的是当时夔州的恶习烧山求雨。与《畲田行》一样,是极力地摹状白日昼夜的焚山大火。但诗的结尾8句却表明了诗人对此举的批判态度。《〈杜诗详注〉言:“尔宁二句,责夔民之诬妄。薄关二句,讥有司之失职。”并转引朱注:“言尔等焚山之举,岂欲谤讟蛟龙而熒侮之乎?此固旧俗不经,实因长吏薄于忧民,不知以精诚为主,尽祈救之道耳。”批判的矛头直指长吏。故〈杜臆〉指出:“甚昧至精主,责在主之者,此句乃通篇要语。”这也许就是“圣”与“豪”的思想差距吧。

刘禹锡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民歌学习,在夔州的诗作精华也就是《竹枝词》十一首。

鲁迅先生说:“唐朝的〈《竹枝词》和《柳枝词》之类,原都是无名氏的创作”,“偶有一点为文人所见,往往倒吃惊,吸入自己的作品中,作为新的养料。”(《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刘禹锡在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805——814)期间就对当地民歌《桃叶》《竹枝》有深入地观察和体味。如,《阳山庙观赛神》:“日落风生庙门外,几人连踏竹歌还。”又如,《堤上行三首》之二:“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又如,《踏歌词四首》之四:“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其实,夔州一带才是《竹枝词》的故乡。据易衍橙老师考证,朗州、夔州的《竹枝词》同源而有异。(见《秋兴》第八期《刘禹锡与“竹枝词”》)刘到了夔州以后才深深地爱上了《竹枝词》。白居易《忆梦得》言:“几时红烛下,听唱《竹枝》歌?”白居易自注说:“梦得能唱《竹枝》,听者愁绝。”由此也引发了他创作《竹枝词》的热情。(见《竹枝词九首引》)

提起刘禹锡《竹枝词》,还有两重公案得说说。一是《新唐书·刘禹锡传》言:“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徘徊,其声伧伫。……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即以《竹枝词》作于朗州。这种说法不值一驳。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五云:“刘梦得《竹枝》九篇,其一云:‘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又言‘昭君坊’、‘瀼西春’之类,皆夔州事,乃刘梦得为夔州刺史时所作。”二是《竹枝词九首引》中言:“岁正月,余来建平……”,建平指巫山县,有人据此说刘是在巫山县写的《竹枝词》。刘《夔州谢上表》自言于长庆二年正月二日抵夔州任,与诗引中“岁正月,余来建平”相吻合,总不能说正月二日抵夔州,又返回巫山县去听唱《竹枝》,有所感而作《竹枝词》吧。《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八夔州巫山县:“故城在今县北,晋移于此,立建平郡,梁武帝废郡。”西晋(265-316)至梁武帝萧衍(503-515),巫山立建平郡只有二百来年时间,到唐代早就不是建平郡了。刘只是借古郡名来代指夔州。刘在夔州还有《巫山神女庙》诗,就是称巫山而不称为建平。

历来对刘禹锡《竹枝词》评价甚高,也是刘试图在文人诗和民歌中间闯出一条路来的成果。十一首《竹枝词》。篇篇都是佳作,我们来欣赏几首。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这三首是民歌中常见的爱情题材。

第一首刻画一初恋女子听到情人唱歌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运用谐声双关,用天气的“晴”与“不晴”,谐对方的“有情”与“无情”。

第二首描写一妇女托便船捎信给久久未归的丈夫时又气又爱的神情。“住在成都万里桥”用口语人诗,极富生活气息。

第三首写一个深情女子在爱情受挫后的愁怨。诗中引出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韵味无穷。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
   
江上朱楼新雨晴,西春水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这三首歌唱劳动和风土人情。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农业生产、唱歌游乐、结伴踏青,勾勒出一幅风俗画,这里的人民既热爱劳动,又热爱生活。

城西门前滟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这两首诗刻画人世险恶,“人心不如石”,反复无常;“人心不如水”,无事生非。即景抒怀,寄慨甚深。

其实,杜甫在夔州早已注意到了《竹枝词》。他在《奉寄李十五秘书二首文嶷》其一写道:“竹枝歌未好,画舸莫迟回。”他不但欣赏,而且学习仿效,只是不用《竹枝》之名而取其实。

清人翁方纲《石州诗话》卷五言:

《竹枝》本近鄙俚。杜公虽无《竹枝》,而《夔州歌》之类即其开端。

我们来试读两首《夔州歌十绝句》。

其一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其七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13.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诗圣遗作《夔州歌》,谜人附
诗圣杜甫的围棋缘
“至圣”和“诗圣”与“三”
诗圣杜甫为何如此“依望”?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