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杜甫诗中夔州的盐、船、麻和酒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18:59
载入中…
 

杜甫诗中夔州的盐、船、麻和酒

 

何定轩

 

 

物产,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产品或人工制造的产品。杜甫的夔州诗,史诗般地记载了唐代夔州的物产。据统计,杜甫的夔州诗记载了上百种夔州物产。其中,动物50种,植物19种,农产品29种,手工业产品9种,大多为原生态产品。

杜甫夔州诗中的动物,野生的有猿、狼、虎、麂、豹、熊、罴、鹿、糜、麝、兔、雉、鱼、蛇、山鸡等,圈养的有牛、羊、猪、鸡等。描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约有70余首诗,主要涉及畲田、伐木、水田、粮食作物以及水果、蔬菜等。记述手工业产品的诗有80余首,主要涉及盐、船、酒、衣等。下面仅就此略微讨论,以期从中窥见唐朝的夔州物产,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大体情形。

从人工制造的产品看,杜甫大约有80余首诗记述当时夔州的手工业产品,诗的数量不可谓少,涉及的产品却不多,说明诗人对其反复吟咏。杜诗涉及的手工业产品主要有盐、酒、船、麻衣等,由此可见,盐、酒、船、麻衣是当时夔州的名优特产品。

,杜甫夔州诗约有7首述及(包括外地产品)。在《客居》中:“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在《柴门》中“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在《夔州歌十绝句》中“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夔州自古产盐。《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志》四载夔州奉节、云安、大昌(云安、大昌当时为夔州所辖)均有盐官,管理食盐的生产和销售。奉节制盐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巴国以前的时期,到唐朝已成为夔州的重要产业,卖薪给盐场并且兼营私盐,成为夔州妇女的主要谋生手段,这在杜甫的《负薪行》一诗中作了生动的描述。据《奉节县文史资料选辑》介绍:直到清朝末年,奉节县碛坝盐场,有灶户67家,盐灶300座。民国初期,有灶户90家,盐灶400余座。民国37年(1948),灶户61家,有盐灶200余座。最高年产量8万担,在四川省列为四等场。

据省档民国25年(1936)以及《奉节县工商志》、《奉节县工业志》介绍,民国25年(1936),因盐运使加收川东引票盐税,曾引起罢市五天,奉节县县长韩光钧立即专电,向自流井盐运使呼吁缓增和酌减,电文称:窃查滨临大江,每年煎盐之期,恒视水之涨落为转移,至多亦不过三四个月,并非他场厂长期煎熬者可比,且查灶商均属劳动工人,借本经营,以养活碛厂数千贫民生命,又非他场资本丰裕者可同日而语,加以煎盐需小河百数十里之煤矿,吸水尤须昼夜不息之数千之劳工,成本既属过钜,销售亦仅奉节一县之一半,云阳之盐,又多侵销,灶商历年亏本甚巨。由此看来,盐井位置在长江边“滨临大江”。生产季节“每年煎盐之期,恒视水之涨落为转移,至多亦不过三四个月,并非他场厂长期煎熬者可比”,灶商老板“均属劳动工人”,资金来源“借本经营”,“非他场资本丰裕者可同日而语”,生产方式是“煎盐”,而不是象海盐那样用“晒”的方式生产。当然成本要高得多。“煎盐”的生产方式,看来在唐朝就是如此,杜甫诗“煮井为盐速,烧畲度地偏。”《秋日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煮井为盐速”正是盐生产流程的实写。煎盐用煤之远之难“需小河百数十里之煤矿”,盐水吸取困难“尤须昼夜不息”,盐的销售面临严重竞争“销售亦仅奉节一县之一半,云阳之盐,又多侵销”,经营状况“成本既属过钜”,“历年亏本甚巨。”当然,这种报告可能有言过其实的情况,但总体上看,应是比较客观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到上世纪30年代,盐场还有工人数以千计,最高年产量8万担,在四川省列为四等场,说明盐场规模不小。

三峡水库蓄水后,盐井被淹没,无复再见。至于当时为夔州所瞎的云安,的确盛产食盐。“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君郎”的诗句作于云安,正是这一事实的真实写照。杜甫诗中的夔州盐,当然包括奉节、云阳盐。至于杜

诗中的“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 “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这“吴盐”当属海盐,是外地盐了。

────────────

作者:何定轩,重庆市奉节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大约汉代就实行盐铁官营,唐代“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监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食货志》卷56)食盐实行专卖后,于永泰二年(766)“分天下财赋、铸钱、常平、转运、盐铁,置二使。东都畿内、河南、淮南,江东西、湖南、荆南、山南东道,以转运使刘宴领之;京畿、关内、河东、剑南、山南西道,以京兆尹判度支第五琦领之。”(《食货志》卷51)由于财政区域的划分,食盐销售区域也随之固定。当时的夔州属山南东道,在转运使刘宴领之范围,因此,出产在长江下游的海盐——吴盐,由于价廉物美,得以照旧输入。“煮井为盐速,烧畲度地偏。”《秋日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负薪行》这些诗句正反映当时的夔州盛产食盐。如果说 “负盐出井此溪女”是妇女参与盐的生产销售,那么,“打鼓发船何君郎”,“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 “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就是大宗食盐的贸易销售了。如果说“筋力登危集市门”是食盐交易,那么,“死生射利兼盐井。”就是食盐的生产了,而且可以看出,生产盐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寄语舟航恶少年,休翻盐井横黄金。”《滟澦》因此,当时的夔州不但是盐的生产地,而且是盐的转口销售集散地。

,杜甫夔州诗大约有48首述及各类船只。杜甫夔州诗述及的船有商船、官船、渔船、渡船、龙船及铁船等。夔州自古是巴渝的造船中心(卢华语《古代重庆经济研究》)。最有特色的是当地一种叫铁船的水上运输工具,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还在使用。据《奉节县文史资料》介绍,“铁船多用柏杨木等原料制作,船体坚固,耐磨耐泡。它通常长10米左右,宽约1.5米,头尖尾翘。船内设三个舱,各舱隔底板有漏眼相通,中舱最深,船底垫有木版。装煤一般只装前、后舱,中舱空着。船上备有蒿竿、跳板,还置有一舵一梢三把桨,以及缆绳和长纤等。每只铁船配有船工三人:前(二驾长)、后(大驾长)驾长各一人,桡工(拉纤手)一人。

龙船,主要用于水上竞赛。大龙船两头尖,成梭子型,20——24舱,中宽4.5尺,深1.2尺,舱长2.5尺,船长约60余尺。细长如柳叶,划船时要前后摆动,要“绞架”。第一对棹子叫“引棹”,第二对棹子叫“押棹”,是帮助转向的。划船时,船舷离水面约0.4尺,要用大腿挡住浪水。船头船尾翘起老高,棹子也较长。龙船每年下水前要打抹,用鸡蛋清加桐油,猪板油遍抹船体,稍干后把新鲜“仙人掌”烧一会,使水汁变浓如胶状后再抹以遍,如粘附在鱼体上的滑液,划船时才能如鱼窜水时减少阻力。龙船分红黄蓝白乌(黑)五种基色,红船还分水红,黄船分金黄船等,白船分飞白龙和太极图白船两种,乌船也有太极图的。抗日战争时期,还出现花船等。除桡手每舱两人外,另有鼓手二人,锣手一人,旗手二人,拿艄一人,帮艄一人,跳头一人。跳头是船上的总指挥,他拿的是“跳棹”,“跳棹”如丈八长矛,矛头两旁有钩,可钩可戳。船上人员一般穿短裤,清朝以前身穿布制背心,服装颜色与船色相同,头上一律包红帕,肩上斜披红布。清末民初一律赤膊上阵。

渡船、渔船与铁船和龙船的造型差不多,大小、用途略有差异,不再赘述。

杜甫夔州诗述及商船、官船的诗是比较多的。《最能行》“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艓子。” “大舸”、“艓子”很显然是两种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档次的船。比起上述铁船,龙船,“大舸”要大得多,豪华得多。《辞源》:舸,船。舸艦,大战船。“艓”轻便船。宋代沈攸之传:“轻艓一万,截其津要。”这些“船”除了本地产的外,还有外地产品,“吴樯楚舵牵百丈,暖向成都寒未还。”《秋风二首》。就商船而言,杜甫夔州诗有不少描绘,且多而大。《白盐山》“卓立群峰外,蟠根积水边。他皆任厚地,尔独近高天。白榜千家邑,清秋万古船。”在“近高天”的夔门群山万壑中停泊着数以万计的商船,极言“船”之多。当然,这是写诗,或许有点夸张。但也从中了解到,当时的夔州是何等繁华热闹的大都会!商船之大,也出乎意料,“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夔州歌十绝句》“万斛之舟”即万石之舟,作为船,在唐代已经是十分巨大的了。据唐朝李肈《唐国外补.卷下》记载:当时“江湖语云:‘水不载万’。言大船不过八九千石。”至于商船所载货物,杜甫诗中提及最多是“蜀麻吴盐”,这可以看作是以个别代一般的手法。其实,商船所载货物,无所不包。唐朝李贻孙《夔州都督府记》中关于云安(当时属夔州)市场商品记述说:“商贾之种,鱼盐之利,蜀都之奇货,南国之金锡,而杂聚焉。” 李贻孙其人,曾经作官夔州刺使,他记述的情况因为时间并不久远,当属可信度高的一类。同时,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记大昌县(当时属夔州)引《图经》说:“一泉之利,足以奔走四方,吴蜀之货,咸萃于此。”这说明当时的夔州已经成为周围各县商旅云集,货物集散的中心。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在《柴门》注中说:“吴盐蜀麻中集于夔江,又见其为一大都会。”在《白盐山》注中说:“绕山而上,千家成邑,积水之中,万估船来,又蜀中一都会也。” 在《夔州歌十绝句》的注中说:“商贾贩货而竞趋,舟人忘险而争利,市舶辐辏,真西南一大都会也。”这一大都会的形成,黄金水道上的“船“,是货物和商旅人员往来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通工具。与此同时,杜甫诗中的亲朋好友,有的是朝廷官吏,文人墨客,大都经三峡水道乘“船”往来,也是夔州“万估船来,又蜀中一都会”的原因之一。杜甫诗有很多描述,尤其是安史之乱后,不少官员因公务来去长安,成都,不避迂曲,经三峡走水路,“船”成为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至于“舸”,“艓”等类似的官、商船的造型,质量等,比起渔船、渡船、铁船,甚至龙船,当然要大得多,豪华得多。

衣,主要指麻衣、絺绤(chíxī)之类。杜甫在《前苦寒行之二》:“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辞源》絺,细葛布。诗周南葛覃:“为絺为绤,服之斁(yǐ,解也,厌也)”传:“精曰絺,麤(cū,行超远也)曰绤”也指细葛布衣服。礼月令孟夏之月:“是月也,天子始絺。”注:“初服署服。” 絺绣,绣有彩纹的细葛。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麓、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fǔfǔ,黼,黑与白;黻,黑与青)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做服。”传:“葛之精者曰絺,五彩备曰绣。”绤,粗葛布。论语乡党:“当署,袗絺绤,必表而出之。” 《辞源》葛布,以葛的纤维织成的布,俗称夏布。越绝书八:“勾践罢吴种葛,使越女织葛布,献于吴王夫差。” 《辞源》葛,多年生的蔓草。块根可入药,亦可制成葛粉供食用;茎的纤维可制葛布。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志》四载夔州贡“锡纻布”,即细麻布,质量上乘,是唐宋时期夔州的重要土特产,也说明唐时夔州的麻纺织业有相当规模。因此,夔州人“四时皆麻衣”是当时的实写。“麻衣”,苎麻布制成的衣服,巴渝是苎麻的盛产地。与“吴盐”一起并提的“蜀麻”,有相当数量产自夔州。有人就此推论,夔州无蚕桑,恐怕值得商榷。尽管杜诗“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虽然说的是“麻衣”,“絺绤”,但“絺绣,绣有彩纹的细葛”“葛之精者曰絺,五彩备曰绣。” “当署,袗絺绤,必表而出之。”“以五彩彰施于五色做服”。并且“是月也,天子始絺。” “勾践罢吴种葛,使越女织葛布,献于吴王夫差。” 说明“麻衣”,“絺绤”是当时比较高级的衣,质量上乘的衣。

酒,杜甫的夔州诗,写到夔州酒的不少,反映当时夔州酒业兴盛。从杜甫诗中看到的夔州酒,有春米酒、巫峡酒、竹叶、柏叶、崖蜜等。据史载,战国时期朐(qū)忍(唐时云安,属夔州)的清酒(曲酒)最为有名,深为秦王所钟爱。清酒是当时祭祀专用酒,自然名贵。清酒冬酿夏熟,味醇色清。夔州民间酿酒技术成熟,夔州酒业繁荣兴盛。据史载,南北朝时期,朐忍巴乡村(今云阳县东龙洞乡)人善酿酒,其酒俗称“巴乡清”。巫峡酒,刘禹锡称为春酒。春酒冬酿春熟,酿制时间较清酒为短,质量可能不如清酒,但可以进一步加工,如用嫩竹叶浸泡,取其淡绿清香,则成竹叶青,这是杜甫经常喝的酒。还有柏酒(柏叶酒)是元旦节专用酒。古时风俗,取柏叶泡酒,以后凋而耐久,元旦共饮,祝其长寿。梁.宗懔(līn)《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由此可见,元旦节专用柏酒,不但喜庆,而且吉祥。《拨闷》:“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销愁定几巡。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已办青钱防雇直,当今美味入吾唇。”《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呼婢取酒壶,续儿诵《文选》。”《送十五弟待御使蜀》:“数杯巫峡酒,百丈内江船。”《九月五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楼。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人日二首》:“樽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崖蜜松花熟,山杯竹叶新。” 《客堂》:“事业只浊醪,营茸但草屋。” 《柴门》:“浊醪与脱粟,在眼无咨嗟。”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夔州名酒,闻名遐迩。《华阳国志》卷一《巴志》、《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都有对夔州名酒的记载。《拨闷》是永泰元年(765)六月,杜甫在忠州小住时之作,但记述的是有关夔州的事。诗歌以工笔画形式,描绘了船工对夔州美酒(曲米春)的向往与赞誉。诗人在这名酒之乡,在课儿时也忍不住“呼婢取酒”,竟称夔州的“浊醪”是一生的追求,有酒加上一点粗粮,就足够了。杜甫诗描写友人携自制酒来访,举杯对饮,一醉方休的情景也很感人。他还嘱咐妻子应当学习当地酿酒的方法,反映当时夔州人的酿酒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夔州人的酿酒饮酒,在许多诗人的诗中都有描写,唐朝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竹枝词九首》:“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宋代范成大亦有诗云:“云安酒浓曲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归”等。如今的奉节(夔州),除了县城和集镇上有酿酒厂外,边远的农村也有专业户酿酒。白酒质量上乘,口味清醇。

唐代的夔州是巴蜀的一大都会,是盐的生产地和销售集散地,是巴渝地区的造船中心,是麻衣的产销地,是酒的故乡。杜甫史诗般的记述了唐代夔州的物产,为我们留下一分珍贵的历史文献。由此,也是诗人之伟大的佐证。

 

责任编辑:谢相尚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25.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杜甫与白帝城
刘孟伉论杜甫无海棠诗的缘由
也谈杜甫诗中的赤甲山、白盐
也谈杜甫诗中的赤甲山、白盐
期待――杜甫晚年寓居夔州的
杜甫对“和谐社会”的理想期
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篇篇寓意 含蓄无限  --析杜甫
前有古人  来者当可追  --读
杜甫在夔州丧妻再娶论据不足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