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杜甫诗中的愁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19:48
载入中…
 

 

 

 

 

杜甫诗中的愁

 何 定 轩

 

悲,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情感特征。出于社会、历史的种种原因,中国文化存在着所谓多悲多愁。由于人生不可能全是坦途,因而,就不能不面对来自主客观的种种矛盾。忧患的目的在于防患,然而,有些患难是防不胜防的。所以,忧患意识往往体现一种悲剧意识。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里,从先秦到晚清,绵绵数千载,中国史诗源远流长,名家辈出,群星灿烂,作品充栋,美不胜收!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歌中,有所谓的国愁,家愁,乡愁,旅愁,情愁,春愁,老愁,晚愁,穷愁,闲愁,等等。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始终贯彻者。杜诗中的国愁最为刻骨铭心。诗人忧国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一忧国破,忧唐王朝倾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长歌当哭,由于忧之深,念之切,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花本娱人,鸟可传书。因为忧,因为愁,反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二忧战乱,国无宁日。“万国尚戎马,故园今若何”?“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谒先主庙》)。三忧唐王朝荒淫腐败,劳民伤财。“巫峡盘涡晓,黔阳贡物秋。丹砂同陨石,翠羽共沉舟”(《覆舟二首》)。极力讽刺肃宗、代宗沉湎于迷信,不惜民力,远赴黔阳采买丹砂,以求长生。四忧佞臣当道,犯上作乱。“四序婴我怀,群盗久相踵”(《晚登瀼上堂》),“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三绝句》)。写群盗之剧。“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写禁军之暴横。“朱门任倾夺,赤族罹祸殃”(《壮游》)。“回首黎元病,争权将帅诛”(《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忧贼臣恶子争权夺利,祸国殃民。五忧贤才不遇,小人得势。“皇天老无眼,空谷滞斯人”(《闻惠二过东溪》)。“社稷堪流泪,安危在运筹”(《西阁口号呈元二十一》)。“赋诗堪流涕,乱世思贤才”(《昔游》)。“凄其望吕葛,不复梦周孔”(《晚登瀼上堂》)。“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古柏行》)。“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寄韩谏议注》)。杜甫自怨自艾:“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古柏行》)。“古来圣贤多薄命,奸雄恶少皆封侯”(《锦树行》)。诗人一生立志报国,始终未能如愿。他在秦州时认识到肃宗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根本不会用他:“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二十)。在夔州认识到代宗亦不会重用贤才,故对他总是弃置不理:“谁重斩蛇剑,致君君未听”(《奉酬薛十二判官见赠》),并感慨万端:“潇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偶题》)。他忧国到了“泣血迸空回白首”(《白帝城最高楼》)的地步,无情的现实总使他“白头吟望苦低垂”(《秋兴八首》)。为了国家,他勉励友朋积极仕进,佐君治国:“借问朝谒事,何如稳昼眠”(《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楓香”(《寄韩谏议注》)。在《夔府书怀四十韵》中交代性地说:“南宫戴勋业,凡百慎交绥”。寄希望于在位百公。出峡作进一步交代:“致君尧舜付公等,早居要路思捐躯”(《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苏涣侍御》)。在《奉送王信州釜北归》中说:“故人持雅论,绝塞豁穷愁。复现陶唐理,甘为汗漫游”。述说只要坚持正论,恢复太平,就能再现“贞观之治”,哪怕自己漂泊江湖亦无恨,足见诗人思想境界之高远。                                                              

诗人的国愁刻骨,家愁也揪心。他一生漂泊流离,妻儿无所依归。所以“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在《发阆中》中,“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愁苦。”

由于诗人一生漂泊,乡愁,旅愁在杜诗中反映更加深沉凝重。“白头搔更短,家书抵万金。”比“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更深切。特别是诗人寓居夔州,思乡之情更多溢于言表,旅居楚地,怅望家乡的诗俯拾即是。“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偶题》)。在《夜宿西阁晓呈二十一曹长》中的“寒流江甚细,有意待人归”,系对景思归。还有“每依北斗望京华”,“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异域宾客老故城”,等等。

诗人“穷愁”也够典型。“故人持雅论,绝塞豁穷愁”(《奉送王信州釜北归》)。他穷愁潦倒一生,你看他住的房子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盖的被子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穿的衣服和鞋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北征》)。吃的是“黄独无苗山雪盛”。安史之乱后,诗人走到同谷县还要去挖黄精以充饥肠。“幼子饿已卒”这是何等的残酷现实啊!“厚禄故人已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惟疏放”(《狂夫》)。“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百忧集行》)。“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客至》)。吃的是粗茶淡饭,有时还不甚饱,客人来了也没有多少菜招待,难怪饥饿的孩子,总是凄凄惨惨的不快活。在急得没办法时,只好向高适求救,即便在生活相对安定的成都草堂,这种穷境亦复如斯:“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特别是在长安困居的十年,穷困到“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境地。

诗人有没有“情愁”呢?因为他是诗圣,恐怕也是禁谈的。其实,他是人,不是神,所以人的七情六欲,诗人都具备。“由于唐朝社会经济繁荣,士大夫生活奢靡,崇尚起居无时,唯适而安,史称唐朝小圣人的韩愈从来以道统自慰,也有绛桃、柳枝二妾。唐时士大夫大抵留恋酒色歌舞,寻求快乐,相习成风,不足为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那么,杜甫也不例外,所以也当有“情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说:“像杜甫那样穷困,晚年似乎还有一个小妻,其余士大夫通常有一二个歌妓,大官僚甚至家妓成群。” “唐朝士大夫几乎无不纵情声色,杜甫韩愈也未能免俗”(同上)。在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恼”即撩拨、逗引之意;“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特别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里说的是黄四娘家,可能是歌舞寻乐的妓家。”(同上)有这样的社会风气,又有诗人的这种情趣,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红楼梦》里说:“没有不散的筵席。”因此,有情人,必有情愁、春愁。《辞源》“问柳寻花”条中“唐杜工部诗史补遗三严中丞枉驾见过:‘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本指玩赏春景而言,后转以花柳比妓女。”

诗人的老愁更是经常见诸笔端,特别是晚年病体恹恹,心态泱泱时候,愈益凄苦孤寂,恋世情结油然而生。在《老病》“老病巫山里,稽留楚客中”,“合分双赐笔,犹作一飘蓬”。在《去蜀》中“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在《宴戎州杨使君东楼》中“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在《莫相疑行》中“生无所成头浩白,牙齿欲落真可惜”。

诗人的晚愁有似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他的一首《昼梦》足以表达积想成梦的“春渚日落梦相牵”。不过,他的晚愁深沉在思国之无宁日“中原君臣豺虎边”。思民之无饱暖“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与李商隐的晚愁“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感叹唐王朝每况愈下的忧国忧民思想如出一辙。

诗人的闲愁最苦,因说不出口,而又言说不尽。在《拨闷》中“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消愁定几巡”。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中“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在《复愁十二首》中“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在《有叹》中“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在《倦夜》中“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在《释闷》中“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在《解闷十二首》中,时而描写夔州风物“溪女得钱留白鱼”;时而闷极思游“老夫乘兴欲东游”;时而思乡欲归“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已故丘”;时而要“学钓翁”;时而“新诗改罢自长吟”;时而指斥抨击“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诗人的“愁”只有用诗来排遣:他在《初冬》中“愁来《梁甫吟》”;在《至后》中“愁极本凭诗兴遣,诗成吟咏转凄凉”;在《独坐》中“悲秋回白首,依杖背孤城”。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罗大径说:“万里”地辽远也;“悲秋”凄凉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峻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在《解闷》中的“草阁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初飞”。在《立春》中的“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在《愁》中的“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冷冷非世情”。都反映出诗人的感情如锁在峡江的急流,痛苦的翻滚着,回荡着,想冲出去而又不能的愁闷心情。

    杜诗,仅题中有“愁”字的五首:《愁》、《散愁二首》、《愁坐》、《復愁十二首》;有“闷”字的六首:《闷》、《释闷》、《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拨闷》、《解闷十二首》、《遣闷》;中有“哀”字的四首:《哀王孙》、《哀江头》、《八哀诗》;有“悲”字的二首:《悲陈陶》、《悲青坂》;有“哭”字的七首:《哭长孙侍御》、《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哭李尚书》、《哭李常侍蠌》、《哭韦大夫之晋》、《哭严仆射归衬》、《哭王彭州抡》;有“叹”字的4首:《秋雨叹三百首》、《夏日叹》、《夏秋叹》、《有叹》;还有与“愁”相关或相近的“忧”、“伤”、“苦”、“病”、“吟”、“枯”、“恨”、“倦”、“老”等字为题的不胜枚举。题目如此,如果从诗的用字或者表意来看,“愁”会更多。真所谓“怎一个愁字了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翻开杜甫的一部诗集,除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的一首快诗外,另用“喜”字为题的仅两首,即《喜雨》、《喜晴》。杜甫的一部诗充满血和泪,是“愁”的集大成者。

“愁”即忧虑;悲哀;惨淡(《辞源》)。“愁”即“忧虑”,亦即忧患意识。诗味深重的忧患意识是一种群体意识,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与文化相关的意识,这种意识通过文化的再陶冶;通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定势。

日本学者松浦友久从《佩文斋咏物诗选》、《艺文类聚》等书中发现,在中国的诗歌中,咏春秋的诗远多于咏夏冬的诗。可见,春秋作诗比起夏冬更具有明显的情绪性。这主要是人文环境的“惜春”和“伤秋”的影响,在历法上,这两个季节也是具有生命象征意象的。 杜甫的“老愁”、“情愁”与“春愁”正是伤逝感时 ,惜春与伤秋的流露。

“兼万情之悲欢、兹一感于芬节”(李白《愁阳春赋》)。发端于万物惜时之情,是如此抱痛人心,却又因为本身包容了种种社会现实的忧愤,或迁谪他乡之苦;或有物意不逢之概,或有身家性命之虞,或有社会沉沦之悲,等等。屈子在《离骚》中一再叹息,“日月怱其不淹兮……恐美人之迟暮” ,正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国家前途痛彻心肝的忧患意识。应该说,忧患意识本身就是社会现实忧患,寓意于哲思气味的表达,是现实忧患的人生和宇宙意识的升华。诗人杜甫何尝不是如此!

忧患意识是一个国家、民族危机感和使命感产生的动力源。人类的历史表明,一个没有危机感和使命感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一个没有危机感和使命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其最终结果,势必会走上国破家亡的衰败之路。而忧患意识首先是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周易》里说“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成功有时就是危险即将到来的信号。因此,于成功之时,居福安之境,务必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否则就会因骄傲自满而不思进取;因固步自封而落后他人。大清王朝末年的衰败,直至丧权辱国悲剧的不断上演,就是明证。此外,忧患意识还包含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孝经》道:“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高而不危,满而不溢,把两极转化的态势辩证地结合起来,这也是忧患意识的内涵所在。因此,忧患意识对唤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危机感和使命感的作用是永远不可小视的。杜甫正是以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呐喊,而呼号!              &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57.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杜甫与白帝城
刘孟伉论杜甫无海棠诗的缘由
也谈杜甫诗中的赤甲山、白盐
也谈杜甫诗中的赤甲山、白盐
期待――杜甫晚年寓居夔州的
杜甫对“和谐社会”的理想期
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篇篇寓意 含蓄无限  --析杜甫
前有古人  来者当可追  --读
杜甫在夔州丧妻再娶论据不足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