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杜甫与酒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18:09
载入中…
 

 

 

摘要:“文人与酒的关系,在特定的年代,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酒能让人的精神亢奋,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易于进入诗的境界。而杜甫诗歌的“酒”中,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还体现了诗人的忧患意识,更是对诗人经历的写照,酒成就了杜甫,杜甫也成就了酒。在他的诗与酒的世界中,我们感受到了千年的历史,时代的悲哀,伟大的人格和那忧国忧民的情怀。

 

关键词:杜甫 诗歌 社会现实 忧患意识 个人经历

 

从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来看,酒一直参与到文学活动之中。以酒作为文学题材,是对文人与酒的关系的直接的文学反映,在文学研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饮酒题材文学的历史和饮酒本身的历史基本一样悠久,源头可以上溯到《诗经》、《尚书》等上古典籍。以酒称名的文人在历史上人数众多,如建安七子,曹植,竹林七贤,陶潜,李白,杜甫等。唐代,诗歌大盛,诗人们嗜酒成风。其中“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的杜甫在为众诗人画像的《饮中八仙歌》的咏酒绝唱,称著于世。而杜甫跟李白一样,也是嗜酒如命,其一生纵酒悲歌,留下了大量的饮酒诗。杜甫流传下来的诗歌有1400多首,其中涉及饮酒的有300首左右,郭沫若曾对杜甫的饮酒诗作出过统计,指出杜甫集中“凡说到饮酒上来的共有三百首,为百分之二十一强”,当代学者葛景春在《李白与唐代酒文化》一文中指出“杜甫诗中提到酒字的有一百七十处,醉字八十一处,酣字二十二处,酌字九处,杯字三十九处,樽字二十二处,其它如醒、醅、酝、酩、酿、酩酊、醇酣、玉壶、玉筋、玉瓶等二十一处,总计有三百八十五处。”

杜甫诗歌中的“酒”,不单是呈现他个人生平的画卷,更是折射出他所生活的唐朝社会的历史缩影,他诗歌中的“酒”不仅是一生波折、大起大落的“良液”,更是散发着忧国忧民情怀的“佳酿”。接下来我们结合具体作品,谈一谈“杜甫与酒”。

 

一、反映了社会现实——“朱门酒肉臭”

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前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大体看来,从三十六到四十四岁,渡过了一段长安困守的时期。由于奸臣当道,这段时间,杜甫不仅不能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反而不得不过着“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四十五至四十八岁,正值安史大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深重,诗人历尽艰辛,在身陷叛军、后又只身出逃的过程中,看到了叛军焚掠屠杀的社会惨象、亲身经历了家破国亡的巨大痛苦。

众所周知,杜甫的笔端常常带有一种批判的光芒,他批判朝政的腐败和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批判统治阶级对下层人民的残酷压榨,也批判给人民带来沉重兵役负担的战争。这种批判的光芒显现着诗人内心的清醒,而其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对现实的更加不满。正因为杜甫过着“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这样和普通穷苦人民几乎相同的生活,他才通过对于饥寒的亲身感受,逐渐注意到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把视野扩展到广阔的现实生活,使他在思想感情上逐渐接近人民。清醒的看清现实,可他却无能为力,唯有但求一醉,这样才不用醒来面对,诗人只希望用酒来麻痹自己清醒的内心,于是在“酒”中,我们看到了那一

————————————————————

作者:谢诚,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幅幅唐王朝由盛而衰的画面,还有诗人那孤独落寞的背影,这是一个饱受痛苦的心灵所发出来的祈求片刻安宁的愿望,确实让人感慨。

 

从杜甫的传记看来,他个人是不好酒的,他的诗里虽也常提到酒,但那些酒是社会的反面描述,表现了人生与社会的凄楚,《曲江》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可以看出他的以酒宣泄人生不得志,生活之潦倒窘迫。他的一句犀利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道出了现实官僚的贪婪腐败,显示了他上悯国难,下痛民穷的情怀。酒在这里是苦酒,诗人以统治阶级的酒池肉林、宁可让其腐臭,来和劳动人民路死沟壑的悲惨命运形成强烈对比。诗人在《岁宴行》中写道:“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此辈,诗中指劳动人民。仅这一句鲜明的对比,使诗的意象更加明晰:一面是“厌酒肉”,另一面却是“茅茨空”。这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劳动人民的凄惨悲苦,诗人以极具深度的敏锐观察力,洞悉到了阶级的对立。而这一严正的社会主题,他仅以“酒”字构建出了一个鲜明的意象。其巧妙之处不言自明。

二、体现了诗人的忧患意识——“且尽生前酒一杯”

如果说那些梧桐夜雨、羊肠古道式的忧患意识虽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但整体上多少带有悲观主义倾向,有时会流于感伤主义。那么这种以国计民生为内容的忧患意识则因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更具悲壮崇高的色彩。如果说诗人对忧患意识特别敏感,那么像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无不把这种忧患意识植根在现实民众的深厚土壤中,“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多有“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的诗作。他的酒诗中当然不乏娱情放纵、借酒浇愁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关注苍生社稷,醉中也是一个站在乐游原上“独立苍茫自咏诗”的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的形象。因而与李白相比,杜甫的诗词就带上几分悲愁。

《曲江对酒》:“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风景虽好,却是暮春落花时节。落英缤纷,固然赏心悦目,但也很容易勾起伤春之情,于是三、四联对酒述怀,转写心中的牢骚和愁绪: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朝参,的确有违世情。这显然是牢骚话,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勤朝参?正话反说,更显其牢愁之盛,又妙在含蓄委婉。以此二句,足见诗人的愤懑不平之气。最后抒发愁绪:“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拂衣,指辞官。这一联是说:只因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这里,以“沧洲远”、“未拂衣”,和上联的“纵饮”、“懒朝”形成对照,显示一种欲进既不能,欲退又不得的两难境地。可见诗人之所以纵饮懒朝,是因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他把自己的失望和忧愤托于花鸟清樽,正反映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痛。

三、对诗人经历的写照——“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诗中以“酒”而创设的意象更多的则是显得厚重。读罢让人觉得心情沉重。这也正与其诗老成浑厚,沉郁顿挫的风格,忧愤深广,潜气内转的艺术特色相互吻合。如其《登高》一诗,沉雄悲壮,慷慨激昂,仅仅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便让一个面容憔悴,饱经风霜的长者突现在读者的眼帘。他也曾胸怀大志,可现在是一事无成,并且是贫病交加,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诗人那无奈的感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连浊酒都不能喝了,可见,当时的诗人其境况是何等的凄苦。

还有那一直让人称道的《饮中八仙歌》,“汝阳三斗始朝天,饮如长鲸吸百川,自称臣是酒中仙,焦遂五斗方卓然……”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高度概括的能力,选择人物最典型性的细节,围绕着“酒”展开,表达了对八个人物的崇敬、倾慕,甚至带点怜悯。之所以有这样复杂的情绪,来自杜甫生平遭遇中形成的爱憎。那些忧患相煎的岁月、世情淡薄的悲愤,在他正直的心中凝聚成分明的爱憎,“酒”在这里成了诗人借以抒怀的工具,让他尽情的唏嘘曾今的岁月。

酒伴随杜甫一生,最终伴随他平静地走完了人生历程。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漂泊到湖南耒阳,当地县令素仰诗人大名,送来牛肉和白酒,杜甫“饮过多,一夕而卒”(《明皇杂录》)。此说向来有争议,为热爱杜甫的人不愿接受,但联系其终生饮酒,当亦在情理中。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or and wine, in particular, is a unique cultural phenomenon. Alcohol can refresh people's spirit, activate their thinking and imagination, who easily enter the poem’s world. the "wine" in Du fu's poetry, which not only reflects the social reality, but also the awareness of unexpected development, and poet’s experience. From the wine in his poems, we can feel the long history, the time thousands ago, the great personality and care for the fate of his nation.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094.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杜甫与白帝城
刘孟伉论杜甫无海棠诗的缘由
也谈杜甫诗中的赤甲山、白盐
也谈杜甫诗中的赤甲山、白盐
期待――杜甫晚年寓居夔州的
杜甫对“和谐社会”的理想期
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篇篇寓意 含蓄无限  --析杜甫
前有古人  来者当可追  --读
杜甫在夔州丧妻再娶论据不足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