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江村》
从诗里,我们可以看出这对老夫妻还是一对围棋好对手。诗圣的妻子扬氏,是当时著名的司农少卿的小姐。精通琴棋书画,为人知书达理。在简单的行李中,沉甸甸的围棋子,便是他家的宝物。辗转从中原到西蜀,到处流浪。也许是许久没有摸到那带有诗意与灵气的黑白子啦!她也来了兴趣。也许是变幻莫测的纹枰更能放纵驰骋的思想。不一回儿,工于描绘,擅长女红的老妻,就铺上刚刚绘就的围棋棋盘……也许,只有在这一方天地里,诗圣夫妻才能找回曾经遗失的乐园。也许,这黑与白构成的美妙的图案,才是夫妻交融的写真。
纹枰河畔,这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妻棋迷就这样手谈传情,倒也是一幅难得的图画。这是年老的男人,为妻子挟家教子的情感补偿;这是晚年的诗圣,为伟大的诗篇酝酿灵气;这是一对老棋迷,在享受着围棋的快乐,享受阳光的爱抚,小鸟的呢喃,流水的歌唱……但愿直到地老天荒。
乐,有时,难得如此的雅致。
闲,有时,难得如此的心情。
应景的围棋,无聊的对局,争胜的弈秋,哪有这等幸福的感受?
清簟疏帘看弈棋
所谓棋逢对手,欢喜冤家,才是好胜负,好追求。诗圣的生活,也不仅仅是写诗,也不仅仅是抨击时政。他爱好书法,喜欢绘画,更缅怀下围棋时的那种情怀。特别是当他年迈时,在回忆亲朋故交时,往往会将下棋之乐、之趣、之妙,真真切切地写进诗行里。虽然,只是只言片语,我们无法了解诗圣的棋力到底有多高。可能他没有唐高宗李渊《贴棋经》的狂热,没有同是大诗人的刘禹锡直截了当地对围棋进程的描写。但是,围棋还是每每见之于他的笔端。
广德二年(764),诗圣到阆州短暂避难。他专门抽空到当年的诗友、棋友,并且给予他生活无比关怀的房琯墓前拜祭:“对棋陪謝傅,把剑觅徐君。”④在这里,他将风流儒雅的房太尉比作治国安邦的,善弈的谢安。不知是赞美房太尉的棋艺高超呢?还是在感叹房太尉的安邦治国之略?得到用语精准的杜甫的如此称赞,想必作为棋迷的房太尉也可以死而无憾了!
诗圣的另两个朋友,更是超级棋迷。杜甫戏称他们:“且将棋渡日,应以诗为年。”你想:每天下棋,权且度日;天天写诗,仿佛过年。这是神仙般的生活啊!也是杜甫所向往的生活。但是,他无以为家;到处飘零,生活不允许他如此洒脱,他只能羡慕而已。何况,诗圣的棋力不低,选择对手,也是一个难事。
所以,当他在夔州终县令水楼里,看见一场别开生面的对弈场面,便饶有兴趣的吟到:“楚江巫峡半云烟,清簟疏帘看弈棋。”⑤这时的杜甫年近六旬,想赤膊上阵,恐心力不逮。室内,纹枰天地,星罗棋布,黑白云子,激战正酣。室外,夔门对峙,江水滔滔,云雾缭绕,猿鸣呜咽……。也许,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他:童年的欢笑,青年的壮游,中年的艰险,老年的悲哀……长安城内,劫争连环;安史之乱,波浪涛天;流离失所,备受煎熬……这一切的一切,顺着“无边落木萧萧下”,随着“不尽长江滚滚来”。
后来,画家们这样评价道:“此句可画,但恐画不及耳。”这样的情景随着一代大师的仙去,和旷世棋迷的谢世而消失,终于成了棋迷们想象的入梦般的仙境。
不过,在我们的意象中:伟大的诗圣就在纹枰的对岸,银发飘飘幻化成缕缕阳光,铺在金黄色的犹如围棋棋盘的田野上,天与地交织成网络,星与月就是黑与白,诗歌与历史是他的双眼……
作为棋迷,他或许通晓黑白之理,成为业余强手。
作为诗人,他无疑创造了一个让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峰——诗圣,世界唯一的诗圣!
诗圣耶!棋迷耶?
注:
①围棋:又称:手谈,弈,弈秋,纹枰,木野狐,棋等等。中国发明的两人对弈的一种游戏。史载“尧造围棋,以教子丹珠”。围棋出现距今已有五千多年,是古典文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围棋有围棋棋盘和有黑白两色棋子(共361枚),棋盘上(现在有)纵横十九道计361路。以围地多寡决胜负。
②旻上人:中唐时期的围棋顶尖高手之一。上人,是对和尚的尊称。
③劫,打劫,劫材,长生劫。都是围棋战术术语。劫、打劫,来源于佛教术语,取历经劫难,方成正果的围棋过程。劫材,做劫利用的地方。长生劫,没有消除的劫。本文比喻安史之乱对大唐天下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也是暗指中国封建社会由巅峰开始下滑。
④《别房太尉墓》
⑤《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之二。“清簟疏帘”,因为杜甫的这首诗歌的影响,“清簟疏帘”在古典文人诗词里往往代表围棋,或者下围棋的幽美环境。
责任编辑 李君鉴
上一页 [1] [2]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1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