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17:43
载入中…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杨清晨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冬,杜甫漂泊西南之时,登楼的抒怀之作。壮丽的山河,频仍的战乱,民不聊生,亲朋故友如叶般凋零,诗人有家难回,老病故舟是何等的凄凉与无助啊!岳阳楼,因位于岳阳之阳,故名。始为三国名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公元712年,唐中书令张说谪守岳阳,一次登临该楼,心有所感遂大力营造。此后岳阳楼几经倾毁,几度重修,其间文人墨客接踵而至,把酒临风,扬扬洒洒,吟诗作赋,尤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为脍炙人口。有人说“闻以楼生,楼以名存”,岳阳楼因而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不管怎样,岳阳楼先和张说联系在一起,这是很多人公认的。其次有李白孟浩然刘长卿等人的登临吟咏,加上杜甫及后来的刘禹锡等人,才让岳阳楼逐渐名声大噪。

该首诗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以赋的方式叙事,是

说他早就听说过洞庭湖的壮阔,今天高兴的是初次登临了。上句“昔闻”是说此前听说过其壮阔的景象。也许是《水经注》里关于洞庭湖的记述,也许是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的精彩描述,也许是孟浩然“八月会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赠张丞相》)的诗句,或者是刘长卿的诗让他对洞庭湖早有耳闻。作者为什么用“洞庭水”而不用“洞庭湖”,这是律诗所要求的诗律所然,下联“岳阳楼”无法再代用,“楼”本身是平声韵,所以上联相应的位置必须是仄声韵,所以用“水”代“湖”。下句写目下情况,今天登上岳阳楼似乎完成了一个心愿,表面上有喜悦之情,而此联作者所感的恰是时光荏苒,世事沧桑,“此身漂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清明二首》)的杜甫,除了”苦摇乞食尾,常曝报恩腮(《秋日荆南述怀二十韵》外,只有发出“天意高难问,人情老益悲”(《送

……………………………………

作者单位:杨清晨,西和县何坝职业技术学校。

马大卿恩赴阙下》)的分了,喜从何来?“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泊《岳阳楼下》)才是他的真实感情。

颔联承,顺上句而来写洞庭湖壮美的景色。上句是说吴地和楚地被洞庭湖分开,湖之东是吴地,湖之南是楚地。这当然是带点夸张的手法了,是说洞庭湖的广大,“坼”裂开的意思。下句是说洞庭湖之广,白昼里浮着太阳,夜晚浮着月亮,“乾坤”指天地,亦指阴阳,以太阳、月亮借代。如理解为天地都像浮在上面,似乎有点不合逻辑。此句其实有来历的,作者此时也许有感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想起了曹操的咏海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也许想起了《水经注》中的记述“洞庭湖水,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也许是刘长卿的诗“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触发了诗人的灵感,才写出了如此意境宏阔,又形象逼真的名句来。自然这与作者的状怀,与他的抱负,生活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是作者想以如此广阔的自然之景与自己的孤独落寞形成映衬,于是就自然而然引出了下一联对自己身世的感喟。

颈连转,写自己凄凉悲惨的身世。身历乱世,有家难归,投靠无门,生活无着,既老且病只有泊于孤舟的悲苦凄凉。上句写亲朋之间已没有一字之信的来往,没有一个人能听自己的诉说,原本是自己精神凭藉的李白、高适王维、郑虔、苏源明相继离开了自己,除了自己身边的小弟外,几个兄弟又天各一方。作者除了“结舌防谗柄,探肠有祸胎“(《秋日荆南述怀二十韵》),除了感慨“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还能怎样呢?下句呼应首联“昔闻”“今上”,时光易逝,作者一事无成,如今“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洞庭翁”(《清明二首》)“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衡山送李大夫七丈赴广州》)。已经年届五十七岁的作者只想找一块相对安静的地方,“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一生潦倒,阅尽人情,如今“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此联虽叙身世,似有狭隘之嫌,但作者是从自己的不幸,引出国家的不幸,由自己的悲悯联想到国家的危难,人民的水深火热。有家难回者,报国无门者岂止作者一人。“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江村》)此时他仍能识途,有家难回只是因为“秦川多鼓鼙”。

尾连合,完成思想的起迄、诗人登楼相北眺望,百感交集,国仇家仇私愤一起涌上心头,禁不住涕泗交流。上句“戎马”指战马,借指战事。关山以北尚有战事。据史载,大历二年秋,吐蕃寇灵武,邠州,京师戒严;又命郭子仪将兵五万屯奉天以备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读到此处,自然让人联想到诗人早年写的这首诗。诗人并非厌战,但面对外族的入侵,面对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战事,他却不得不哀愁。“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夏日叹》)他是那样地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这一句即道明自己有家难回孤老西南的原因,“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下句语言质朴直白,但诗人孤独的身影,无望的眼神,依危栏眺故园的形象却已跃然纸上。再细看已是两鬃斑白,“右臂偏枯半耳聋”(《清明二首》),泪流满面。这位忧国忧民,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忠君爱国思想的有识之士,这位“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的苦吟诗人,谁知会“垂老见飘零”(《衡山送李大夫七丈赴广州》),紧紧呼应着首联的“昔、今”又和颈联的自述身世一脉贯之。

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景物的宏大壮美,与抒情的由个人而国家、民族,比重相当,结构浑然。首联点名时间、地点、抒情的起因,结尾一联抒发感想,为国家、民族的灾难悲哀流泪,完成一个思想的起讫,中间两联,一联写景一联抒情,完全符合律诗的格式,且几乎每一联对仗都工稳,全诗也鲜明地透出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

                                                              责任编辑:刘厚政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077.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杜甫与白帝城
从追求理想人格到对人生现实
刘孟伉论杜甫无海棠诗的缘由
也谈杜甫诗中的赤甲山、白盐
也谈杜甫诗中的赤甲山、白盐
期待――杜甫晚年寓居夔州的
杜甫对“和谐社会”的理想期
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篇篇寓意 含蓄无限  --析杜甫
前有古人  来者当可追  --读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