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杜甫 >> 诗圣杜甫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杜甫与陶渊明田园诗之比较
作者:诗圣杜甫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5:18:03
载入中…
 
大历元年(766年)春,杜甫从云安县辗转来到夔州府治所在地奉节白帝城。他在《移居夔州作》中言:“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到达伊始,他就打算为农自给了。

杜甫在夔州都督柏茂琳等友人帮助下实现了他的愿望:在东屯营田,同时兼顾瀼西四十亩果园。他在《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中写道:“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夔州歌十绝句》(其六)中写道:“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果园事见证于《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诗题。除此之外,他还种菜。如《园》这首诗中写道:“畦蔬绕茅屋,自足媚盘飧。”

杜甫时已为54岁的多病之身,其劳作是辛苦的,但其精神却是愉悦的。如;“加餐可扶老,仓庾慰飘蓬。”(《暂往白帝复还东屯》)“吟诗重回首,随意葛巾低。”(《课小竖锄斫舍此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

陶、杜二人的田园诗都是辛勤劳作时滚出来的汗珠,珠圆玉润,晶莹剔透,感人至深。他们都在劳动中体会到乐趣,都为自食其力而享受到精神愉悦,都为摆脱官场黑暗而身心自由,都能与农人和谐相处,为天干水涝而犯愁,为收成有望而欢呼。这样,他们的田园诗便都人性化了。

三、法天贵真与沉郁顿挫

语言形式为思想内容服务,风格统一,方能融洽无间,充分地表情达意。

逯钦立先生认为:陶在各种思想互相矛盾的斗争中,成为一个服膺“自然”的玄学信仰者。他在《饮酒》(其五)中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所说的“真”,就是《形影神》诗序里讲的所谓“自然”。魏晋玄学家有时称“自然”,有时称“真”,都是从老庄著作中拈来:“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由此,陶的田园诗也是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其语言也是真率而质朴无华。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甫终生未遂的理想。忧国忧民,感时伤事贯穿于其诗作中。宋祁《新唐书本传》给杜甫下了“沉郁顿挫”四字总评。笔者试析他的一首五律《小园》:

    由来巫峡水,本自楚人家。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秋庭风落果,瀼岸雨颓沙。问俗营寒事,将诗待物华。

首联颔联点明置园之由:种药栽花。颈联写眼前景。尾联虑及防寒事。《杜诗详注》引《杜臆》言:“以诗叙事为难,在律诗尤难。此章概括四时,妙在错综见意。”可见杜之田园诗亦具沉郁顿挫之风。

陶、杜相比较:陶是秉承道家的出世思想,投身大自然,返朴归真,独善其身,其思想行为决定了他的田园诗风为法天贵真。陶虽也有“猛志固常在”的表白,那也只是不甘于老死林下,未展抱负的儒家思想的残存,不是其主流所在。杜是终其一生锁定儒家入世思想,极言之为“每饭不忘君”的人。忧国忧民,伤时感世的情怀贯穿于其田园诗中,有只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宁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之博大胸怀,从而决定了其沉郁顿挫之风范。故被后人尊为“人民诗人”,实为当之无愧。这也是陶诗所不及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逯钦立.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蒲起龙.读杜心解[M].北京:中华书局,1961.

 

                                       责任编辑:刘厚政

上一页  [1] [2] 

[来源:https://www.010fl.com/shisheng/201208/8091.html ]
诗圣杜甫网
大唐田夫人墓记碑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远眺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
瞿塘关时地考
赤甲真面目——《大唐田夫人
长江三峡名实说
武陵王萧纪兵败信州
诗城白帝
白帝城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应建
奉节诗城文化及其他
相关诗词
杜甫与白帝城
刘孟伉论杜甫无海棠诗的缘由
也谈杜甫诗中的赤甲山、白盐
也谈杜甫诗中的赤甲山、白盐
期待――杜甫晚年寓居夔州的
杜甫对“和谐社会”的理想期
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篇篇寓意 含蓄无限  --析杜甫
前有古人  来者当可追  --读
杜甫在夔州丧妻再娶论据不足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